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处,历史上是川、藏、滇、黔等西南各省区的水陆交通枢纽。解放前是烟毒的主要集散地。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短短几年彻底禁绝毒品的奇迹,以“无毒国”的光辉形象享誉世界30年。20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毒品犯罪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毒品从种植、生产、加工、贩运、销售形成一体化、组织化、集团化、网络化的格局,形成了“供、销两旺”的世界大趋势。重庆面临毒品多头渗入,新型毒品猛增,吸毒人群中的亚文化现象侵蚀青少年的精神意志等严重现状,鉴于此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中国制造业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全面融人全球价值链体系,这种融入主要是通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RCA指数以及产业内贸易IIT指数等三个指标来反映,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地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构建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该文着重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干涉和封锁、中国的政府行为及政府间利益冲突等,强调在中国制造业国家价值链重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包括政府要切实降低本国制造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制度成本、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导向、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要加快培育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The idea that “institutional thicknes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the resilience of local economies continues to attract attention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seminal work on the subject by Amin and Thrift (1994). In Melbourne's northern suburbs, on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recently seen significant job growth. Coinciding with this trend is the emerg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odies. Have they influenced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firms? Results from interviews with firm managers suggest not, with non-institutional factors predominating. This “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 suggest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94.
保持产业链稳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外迁现象越来越明显。中国低端制造业主要向东南亚、南亚以及墨西哥外迁,纺织服装产业和电子制造业外流态势明显。中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回流至发达国家的趋势也明显增强,设备行业、化工行业以及计算机电子行业是回流的重点行业。在低端制造业迁出、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流的情况下,中国存在低端制造业“空心化”、中高端制造业“停滞化”“空白化”风险。因此,中国要实现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应防范大量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过快外迁,尽可能推动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供应链生产端的配套能力、提升低端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不断提高产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