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4篇
  免费   206篇
各国政治   396篇
工人农民   489篇
世界政治   2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4篇
法律   640篇
中国共产党   458篇
中国政治   1151篇
政治理论   1135篇
综合类   19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High public interest today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such as ‘spin’ and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uch as electoral turnout suggests that there may be value in exploring the processes by which political messages are produced and consumed,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with participation. It may be that what citizen‐voters think of message production influences how they consume political news and publicity (through observing and evaluating), and that the propensity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subsequently affected. This paper offers a model which traces the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starting at their origins in the political class, and flowing via traditional political journalism or controlled media and new media to citizen‐voters who both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m (ie consume the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making any political choices.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ssage production and content by political consumers influences both their types and levels of participation. Research of this nature into political organisations is relatively rare. Similarly,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f investigations into other aspects highlighted in the model: attitudes of the political class toward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the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before they reach the media and how they are received by the media, and their consumption by citizen‐voters in relation to the propensity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Copyright © 2003 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82.
83.
从韶关市村委会的构成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韶关市村委会构成的抽样调查表明 :村委会构成中妇女比例小且处于配角地位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弱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明显因果关系 ;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指派荐举方式、文化素质、农户独立耕作制度是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障碍。应通过鼓励、政策倾斜及妇联组织介入提高妇女在村委会中的比例 ,调动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84.
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应把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条件,是否对犯罪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以主刑是否缓刑作为条件。对缓刑犯适用的剥夺政治权利宜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并从执行之日起计算刑期。在出现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时,主刑执行期间仍应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执行期满之后是否剥夺政治权利则视主刑执行之前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否届满而定。  相似文献   
85.
社区正在成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也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社区青年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两个文明的建设。而社区青年工作取决于社区青年工作者的素质。处于转型时期的社区青年工作者应具备时代所需要的主要素质。  相似文献   
86.
3、压力的行为反应机制应对压力,不仅是心理反应的认知与方式、方法,生理反应的生化过程,更是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适应过程。人的本质,体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因此,行为适应是一个人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医学心理学把“心理障碍”界定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为,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没有能力”,可理解分为器质性的损害和功能性的损害,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生理、心理反应是内在的,行为反应是外显的。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尽管通过主观意志努力可以在行…  相似文献   
87.
明确军地互涉案件管辖的职责分工是解决互涉案件侦查冲突的关键。军地互涉案件侦查管辖模式的转换与重构首先需要从犯罪学的角度重新分析互涉案件的应然范围,再从军事法学的角度考察军地侦查机关冲突的原因,最后总结既存互涉案件管辖模式的利弊,提出新的矛盾解决思路和制度设计,服务于军事秩序和社会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88.
十六大的创新理论必将公安工作带入全面创新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至少要从六个方面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创新发展,即树立创新观念,学会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建立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应用创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89.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地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树立农民正确观念、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采用灵活科学的方法,开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或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谈及的事物产生厌恶、反感,从而故意表现出来的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一种抵触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造成负效应,严重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