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06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4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党的十八大将纯洁性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主线,这就意味着党的纯洁性建设成为时代课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与党的纯洁性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党的思想纯洁的重要保证,又是保持党的政治纯洁的重要手段。要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保持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贯性,促进党的纯洁性建设。  相似文献   
42.
如何规制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法律效果至关重要,《保险法》经过2009年之修订已有所进步。然而,《保险法》第43条之体系解释依旧难以自圆其说,依然存在许多有待检讨之处。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处理防范道德危险与保护其他权利人之间的关系。显然,道德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应当从严认定,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应当优先保护,立法也应当沿着这一思路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实习单位具有企业文化、先进人物、规范管理等重要德育资源。当前存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双方的德育和谐衔接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衔接管理机制等。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大学德育与实习单位德育的和谐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4.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曾国真 《河北法学》2012,30(7):139-142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却没能有效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起笔,分析日前国内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足,并从道德建设、行政处罚制度、民事赔偿制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平衡城乡执法力度等角度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在地方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中,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行约束与规制,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经济互动,宗教信仰等复杂活动,抑或归结为社会整体事实,追求的是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井然。作为社会赖以维系的强手段,法律总是处于两难的困境之中,其一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疾驶的车轮,其二人们总想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法律本身隐藏的幕后逻辑是维护社会制度的和谐和正常运转,所要做的是不给“越轨者”侥幸得逞的机会,运用的是牙齿的撕裂和咀嚼致使粉碎的功能。对于道德的越轨,受到的惩罚既有道德本身的谴责还有法律的制裁。法律的牙齿对于弥合社会道德裂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面对中国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司法中利益衡量受到的挑战主表现在利益衡量标准的模糊、“媒体审判”的干预及法律之外社会中的多元道德观念。文章从明晰利益衡量内涵开始,指出实践中所受到的挑战并提出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7.
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形势下,高校传统的德育模式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丰富和完善高校传统德育内容体系的有力举措和内在要求。在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处在起步阶段,在德育体系中还是个薄弱环节,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该在德育的视阈下研究探索,注重二者联动建设,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构建和实现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耦合机制,以真正达到育人树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48.
以12所北京高校作为样本,调查发现学生在对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的必要性、教育者角色、教育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存在一定问题。要针对性地加强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需要确立兼具稳定性和开放性的教育内容体系,挖掘新颖的教育方式,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并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教育对象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9.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5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传统文化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不少青年人在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时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对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当代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如生命情感关怀、终极信仰关怀、社会责任感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等,引导他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