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97篇
各国政治   103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5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360篇
政治理论   214篇
综合类   4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张伟 《行政与法》2014,(12):48-52
经济法中所蕴含的经济自由思想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力)和义务的配置来实现的。中西方经济自由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经济自由内涵上的共识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经济自由作为一种经济理念,是人们期待社会经济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即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的自主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安排方式,是经济体制构建和经济政策的取向,也是经济自由的理念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化,其实质是在经济领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权利(力)义务的配置要达到的一定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12.
日本特有的民族优越论是其侵略中朝思想的观念格局中潜在的持久性精神要素。以神国观、"华夷之辨"世界观和社会进化论等为依据而虚构、鼓噪的日本民族优越论实用于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方面,促成日本侵略中朝思想的滋生和延展。以近代化成功为依托而昂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终使其将本民族优越意识置换为"挽救"东亚的救世意识和鼓吹日本充当东亚霸主的舆论工具,发展为民族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理论最直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13.
近十几年各种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纷纷建立 ,对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追究责任。与传统的国际司法理论和实践不同 ,近年来的国际刑事审判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国际刑事审判实践中 ,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国际刑法和国际刑事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14.
现代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密切的同源关系。中国在争取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两次民族意识兴起的高潮。第一次是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广泛性、实践性特点。第二次是建国后至今,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意识表达,具有发展性、开放性、吸收性特点。中国的现代化的实现将是在新的民族意识表达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15.
明代贵州民族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 ,贵州各民族虽然受到统治民族中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但都是普遍劳动者 ,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互间在经济、文化中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916.
辩诉交易作为一个典型的舶来制度能否中国化的问题 ,既要缜密而全面地考查该制度在域外的实践状况、争议焦点及发展趋势 ,又要严谨而认真考证该制度在中国移植的社会土壤 :一方面是该制度中国化运行所必需的整体制度环境 ;另一方面是匿于整体制度之后的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性以及现有中国法律规范所整合的社会心理和司法理念。对中国国情下犯罪情势和司法状况的考察显示 ,辩诉交易为中国国情所需 ;对中国社会权利规范现状及发展定势的研究表明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趋成 ,辩诉交易亦为中国国情所容。  相似文献   
917.
近代西方以建立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为核心价值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概念,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展逐渐为许多人所接受。然而,移居英属马来亚的华族,其归属感经由县邑、方言群发展至涵盖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时,却发展出具有双重、多重、多样而又具弹性的性质,而非近代西方所强调对单一主权国家作排他性政治认同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918.
Multiple citizenship has in recent decades moved from an unwanted phenomen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a fairly common transnational status. Multiple citizenship has nevertheless so far been studied mainly as a political and juridical status by comparing national legislations. Much less notice has been given to actual dual citizens'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identities. Only when citizenship is studied as these kinds of practices do the hypothetic possibilitie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tatus get their meanings and content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examining dual citizens' identifications to their respective citizenships and how these affiliations transfer into possible citizen participation. Results are based on extensive analysis of survey (n = 335) and interviews (n = 48) carried out among dual citizens living in Finland. Contents and forms of dual citizens'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were reviewed through ideal types: resident-mononationals, expatriate-mononationals, hyphenationals, and shadow-nationals.  相似文献   
919.
近年来,道德教育在俄罗斯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彰显。目前正在进行试验教学的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文化课令人瞩目。该课程主要由俄罗斯传统宗教文化组成,是俄罗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尝试,充分体现了现代俄罗斯教育要依托本民族精神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价值的重要思想,对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精神道德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的考验。  相似文献   
920.
On 31 July 2010 the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of Zanzibar held a referendum to decide on the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so as to end the impasse between the two main political camps, each dominating one of the two islands of Unguja and Pemba. The outcome of the referendum was that the majority of Zanzibaris voted in favour of the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This article revisits how the referendum wa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observ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 democratic referendum and whether the referendum would be a panacea for the polarisation between the two islands. The main argument held here is that the referendum fell short of observing som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 democratic referendum since it systematically suppressed the voices of those who opted for a ‘No’ vote. Besides this, the 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 created after the referendum was in essence the unity of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namely the Chama Cha Mapinduzi (CCM) and the Civic United Front (CUF). Relatedly,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causing polarisation are yet to be tackled, a situation which, if not addressed in time, would make this polarity a likely facet of Zanzibar's future poli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