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8篇
法律   267篇
中国共产党   135篇
中国政治   363篇
政治理论   218篇
综合类   479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明代贵州民族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 ,贵州各民族虽然受到统治民族中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但都是普遍劳动者 ,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互间在经济、文化中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道德教育在俄罗斯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彰显。目前正在进行试验教学的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文化课令人瞩目。该课程主要由俄罗斯传统宗教文化组成,是俄罗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尝试,充分体现了现代俄罗斯教育要依托本民族精神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价值的重要思想,对于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精神道德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的考验。  相似文献   
993.
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利益,首先表现于民族国家的利益,这种利益通过民族政策体现出来。每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民族政策都蕴含着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另一个是民族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政策主体对国内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性质、地位、发展趋势等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价值取向合理,能够将民族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关键在于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行政的效率和所能支配的政策资源数量。研究国家语境下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把握民族国家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的政策倾向,重视多民族国家认同利益的政策关照,是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94.
宁华宗 《行政与法》2010,(12):94-97
习惯法伴随着民族的发展长期存在,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习惯法也以其自身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中国社会法治化道路需要国家法同习惯法进行对话和对接。民族自治立法机关要真正成为对话的通道和对接的平台,正确定位自身主体功能,加强对国家法进行"习惯解读"和对习惯法进行"国家法式梳理",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表达,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应有之贡献。  相似文献   
995.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national identity in Russia is understood by the public and among experts who study ethnic issues. The author separates the no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to categorical identity and associative identity (i.e., the consolidating type of identity which is based on a strong feeling of connection with other citizens). The latter type of identity is present only among a third of people who identify themselves as Russian.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ses the connection of this type of identity with inter-ethnic negativism. She finds that national identity does not remove bias toward abstract “others.” However, it affects direct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in the labor and family spher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national identity on inter-ethnic attitudes is more apparent in the Astrakhan region, which has longer experience of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one obstacle to national identity hav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inter-ethnic attitudes is the lack of a clear and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education experts, social scientists, and journalists. The study utilizes data from Wave 24 of the Russian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Sociology (“The dynamic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Russia in the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sociocultural, and ethno-confessional contexts,” Wave 4) and several separate regional polls conduc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thno-sociology of the Institute of Sociolog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between 2014 and 2016.  相似文献   
996.
日本国风文化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风文化是产生于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的独具日本风韵的文化。其主要表现为净土信仰的流行、造型艺术的繁荣以及国文学的隆盛。以贵族为中心、以和风为主体的国风文化,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给予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998.
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族共同体具有的现代政治色彩 ,而观念意识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和平崛起中需要软实力的聚集 ,这不仅涉及实践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动 ,还需要新的适应当今时代潮流的民族意识的启发和调集。新的民族意识必然更具有开发性、进取性。  相似文献   
999.
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刑事习惯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壮族历史法律文化的长河中,壮族刑事习惯法是壮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曾经是国家刑事制定法的重要补充。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壮族聚居区,壮族刑事习惯法长期以来是调控、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的习惯法,其财产刑的广泛适用,寻求与国家刑事制定法的结合,在今天仍然对处理民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的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信息化--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化和国家竞争力的概念进行定义,测算了我国信息化水平对国家竞争力主要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对策,并对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