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6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的三条秘密渠道中,巴黎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黎渠道是基辛格亲手建立起来的。在前期的数次失败尝试之后,基辛格终于在第一次访华期间建立起与中方直接接触的巴黎秘密渠道。随后,在基辛格的亲自安排下,巴黎渠道为基辛格第二次访华、黑格先遣组访华以及尼克松访华做了大量的信息传递和准备工作,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2.
董事责任险是服务于公司治理需要的保险产品,该险种在我国自面世以来遭遇了一定的市场冷遇,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为此,在法律层面上进行科学、周密的制度建构显得十分必要,不仅有助于为该保险产品在宏观与微观两层面的经济价值提供运作平台,而且有利于推进公司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3.
民警政治理论培训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主渠道,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但是,民警政治理论培训课程建设在课程定位、培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加强民警政治理论培训课程建设,一是明确课程定位,提高政治理论培训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二是推进模块式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按照“三贴近”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坚持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加大民警政治理论培训课程的理论支撑;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育人意识。  相似文献   
13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古代宽猛相济法律思想的借鉴和对当代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应从立法与司法操作两个层面上贯彻这一刑事司法政策,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点多线的谋篇布局。建设海权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本国的战略支点,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应该成为优先选项。中国应兼顾经济与安全利益,加强对两岛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可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相似文献   
136.
Do performance or personal ties (guanxi) matter more in the promotion of local public employe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public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roles played by merit and guanxi in promotion. We adopt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classify public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the reasons for their promotion into four groups: merit‐based, guanxi‐orientated, ambidextrous (both), and fatalistic (neither). A recent survey of 886 public employees shows that around 40% see promotion as merit‐based and 20% as guanxi‐orientated, with 10% perceiving promotion to be ambidextrous and 30% fatalistic. Younger employees with higher rank are more likely to perceive promotion to be merit‐based, whilst highly educated and highly ranked employees with stro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re more prone to see promotion as ambidextrous. Those who perceive promotion to be ambidextrou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promotion fairness, suggesting that a subtle balance needs to be maintained between merit‐based and guanxi‐orientated promotion channels, rather than rejection of any guanxi e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