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篇
  免费   100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篇
法律   737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245篇
政治理论   112篇
综合类   8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近年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数量急剧上升,而其中又尤以开发商迟延办理权属证书引发纠纷的比例居多。此类纠纷的爆发具有群体性特征,开发商与购房者间的利益冲突尖锐.审理判决稍有疏失或法律适用未能完全说服当事人便可能引发社会秩序不稳的后果。因此。厘清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开发商迟延办理商品房权属证书的违约责任及其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与法学原理.为审判实践提供统一的适用标准与理论支撑无疑兼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该类纠纷所涉的基本法律概念与原理入手,通过综合比较学界的不同论点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效力层级,力求清晰的体现审判实务中迟延办证违约责任追究及其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52.
夏沁 《北方法学》2017,11(1):150-160
或有期间研究的一个必然逻辑起点就是论证或有期间真伪问题。从制度的本源上展开分析,或有期间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乃为独立存在的期间制度。然存在或有期间却并非当然具有存在之必要,还需要论证或有期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或有期间应当是具有独特存在价值之制度,即能够通过限制处于比较优势地位的一方当事人获得或行使特定的权利,结束权利所处的不确定状态,从而妥当地均衡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或有期间制度的构建则应当遵循或有期间内在价值的指导,着眼于"严格性"的基本定位,同时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兼顾公平,以安排或有期间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或有期间制度的基本规定应当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并列规定于我国未来民法典期间制度一章节之中。  相似文献   
53.
吴奇琦 《北方法学》2013,7(1):11-20
随着19世纪实体法、程序法正式分道扬镳,实体权利与诉权各自进入了大体独立的轨道。然而,在此之前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详细地展示其合、分进程的历史脉络,尝试描摹出此一基础课题的谱系,可以为学说的进一步讨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4.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题;侵权行为的"程序性违法"问题;传统"案件—诉讼—损害"的民事法理逻辑对损害赔偿的限定等问题。充分完善"类诉讼"制度;解决新兴权利的法律赋权问题;确定"程序性违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以及完善举证责任制度,是保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充分实现的制度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5.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05-122
Olson and Zeckhauser (1966) offered the firs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variation in the defense burdens of allies. Since then,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Olson, 1971 [1965]) has been extensively tested using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and the Warsaw Pact (WTO). While most studies indicate that allied defense burdens (the ratio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re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size, this relationship has rarely been assessed for non‐allied states. Here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tional defense burdens and economic size, 1953–1988, for NATO, the WTO, the Rio Pact, and the Arab Collective Security Pact in a nested test using most of the non‐allied nations of the world as a control group. Our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 theory. NATO and the Warsaw Pact consistently conform to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evidence regarding the Rio Pact, on balance, is positive. Defense burdens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size within the Arab Pact, however. In addition, nations’ defense burdens are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threat, as indicated by arms races and war; but the effect of involvement in war is surprisingly small.  相似文献   
56.
腐败的定量刻画是近年来腐败问题研究的主流趋势。腐败指数有两种:基于企业调查报告和专家评价基础上的主观腐败指数;基于腐败统计数据的客观腐败指数。主观指数比较直观、使用广泛,但是无法克服指标的偏向型和片面性;客观指数比较严格、科学,但是计算方法复杂、可操作性差。  相似文献   
57.
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乃是基于其对现代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反思.官僚制是指一种无所不在的现代科层现象,它以自身的“理性”特征区别于其他的支配类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同时,韦伯将正当支配类型分为三种并非武断,而是有其理论关切的.通过对官僚制支配与超凡魅力型支配进行对比考察,韦伯从“日常/非日常”的视角揭示了它们所处理的事务在性质上的差异,由此说明了官僚制特有的局限性以及卡里斯玛型权威的必要性.此外,韦伯式的官僚制研究并不是为了生产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获得见识,并且帮助人们更好地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将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4×10^8CFU/mL)人工诱发山羊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观察接种前、后各组山羊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全血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同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第1、3、5天对胸部进行CT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差异,观察山羊肺部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对照组CT影像接种前后未见异常;试验组影像多见两侧肺叶中下部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结节状的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肺纹理紊乱且模糊,支气管壁增粗,支气管扩张,呈"树芽征"及"轨道征"。结果表明,经气管内接种巴氏杆菌能够成功诱发支气管肺炎,CT影像与山羊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有利于鉴别,应成为其较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9.
商业贿赂的本质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贿赂是在商业活动发展过程中,随着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分离而逐步出现的负面产物。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扩大,其社会危害程度也同时加重,并逐渐从一种普遍存在的商业惯例演变成为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在于受贿者对其在商业活动中的义务的背离,同时也破坏了商业活动的公平竞争秩序,这是其与公务贿赂的关键区别。预防此类行为,不仅要明确对其的刑罚处罚,更要加强对行为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60.
城市社区侵财型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原因、群众自身防范能力不足以及公安机关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等。公安机关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转变打防观念、创新警务模式等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区侵财型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