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4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在我国近年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冤案中普遍存在刑讯逼供现象,这是口供中心主义的刑诉传统所致,而偏重口供证据则根源于追求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司法理想。但这一司法理想很难通过构建一整套标准清晰、便于操作的制度体系将其转化为现实。当前"口供——事实——客观事实"这一闭合链条,使最理想的司法追求在实践中通常会转变成最现实的司法,想尽一切让当事人"把事实说出来"。这既是口供被视为"证据之王"的现实动力,亦是刑讯逼供难以根除的文化根源。要想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彻底终结冤案的发生,应当以理智的态度努力完成从以客观事实到以法律事实为基础的司法理念的更新,重新构建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22.
在侦查讯问中,刑讯逼供的案件仍时有发生。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处于不公开或无法监督的状态,重视口供在查办案件中的作用以及刑讯逼供行为在实践中难以认定是造成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可从以下五点入手,即建立在看守所集中提讯制度,提讯中实行审讯主体与犯罪嫌疑人隔离制度,实行禁止在看守所以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制度,并将在看守所以外产生的讯问材料视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同时实行严格的进入看守所身体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223.
刘守华 《思想战线》2003,29(5):119-123
方法论的突破对学术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吸取和改进芬兰学派以历史地理方法深入考察民间故事,对母题、类型解析的集中尝试、故事生活史的追寻及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在故事学领域的实践等方面,交叉运用多种方法,开拓了故事学方法论上的学术新路。  相似文献   
224.
行政指导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理共同的选择。在WTO机制下 ,我国政府行政指导面临着强化和提升的紧迫性。主要表现在 :寻求与WTO法律体系框架的一致 ,满足市场自由化规则和政府积极有为价值观 ,消解企业对加入WTO的不适及其困境 ,为行政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创新行政指导的路径与对策是 :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生活的民主化、行政指导方式方法的艺术化和法制化等。  相似文献   
225.
被告人的有罪答辩对其获得的量刑减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英美等国 ,有罪答辩是量刑减让的正当依据 ,但有罪答辩与量刑减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法官对被告人施以的量刑减让以及减让的程度 ,还需考虑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等其他因素。同时 ,量刑减让制度对于被告人有罪答辩的作出又存在反作用。被告人有罪答辩的作出来自于律师、检察官和法官传递的量刑减让的信息 ,在英美等国 ,法官对量刑减让信息的披露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坦白属于被控人的一项法定义务 ,具有实体意义 ,不同于有罪答辩 ,故坦白从宽政策不具有正当性。与此同时 ,我国简易程序中对有罪答辩的量刑减让则具有正当性 ,但减让的实施较英美等国有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226.
历史性叙事一直是中国书面叙事的主要形式,表演性口头叙事的传统则是在西域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性叙事采用的是有限制的第三人称视角,要求叙述的客观性,所以排斥心理描写,并几乎不通过人物语言来自我叙事或转述叙事.中土口头叙事中以变相结合讲唱的表演方式,乃是白话小说中通常采用块状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表演性口头叙事所具有的参与性、情景化特点,同样会对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27.
我国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其原因多种多样:传统立法的价值取向和现行立法制度的不完备是刑讯逼供存在的直接原因;传统哲学中的部分陈腐理念是刑讯逼供存在的思想根源;审问式诉讼制度是刑讯逼供存在的历史缘由;趋利避害的人性、淡漠的人权观念则是刑讯逼供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8.
冀祥德 《河北法学》2006,24(6):58-65
任意性和真实性是口供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对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诉讼价值的诉求和对口供特征的尊重,既要首肯侦查人员获取口供的权力,又要通过限制"权力"或扩张"权利",寻求刑事诉讼双重价值的平衡.口供作为追诉犯罪的重要裁判证据,在侦查程序中的获取具有社会安全秩序意义上的该当性,但考虑到口供获取过程的特殊性,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则当对口供获取的原则、方式、时间、地点、程序等予以全面规制.在法治的视野下,沉默权是讯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利,辩诉交易则又是犯罪嫌疑人打破沉默、自愿供述的激励机制.一套完整的侦查程序中口供获取与人权保护的法制体系,有待于我们在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时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229.
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它有历史、政治、立法、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针对有关原因 提出了完善立法、提高干警素质、改进技术设备、严格执法力度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30.
刑讯逼供是一种执法犯法的职务犯罪,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又是执法者对法律的公然践踏,严重影响了法的公信力和人权保障的初衷.因此,认知刑讯逼供、了解刑讯逼供的危害;明晰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有效地禁止刑讯逼供,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