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乔慧 《青年论坛》2009,(5):112-116
德州卢见曾于乾隆诗坛位居显要,有海内宗匠之称,享风雅总持之誉,他主持红桥修禊,辑刊《山左诗钞》,一时传为盛事,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达官诗学家。其诗娴熟严谨,精纯浑厚,雅意德音,各臻其妙,引领以诗饰世的风尚,传达了盛世之音。  相似文献   
62.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语言、思、诗和道路等命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完整体系。这在他的两组诗歌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思想从属于存在,存在是思想生发的场所;诗与思都源于存在,分别具有解蔽和遮蔽的属性;语言是存在的根据,道路、道说与诗、思一起归于本真之存在。解读这两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以"存在"为中心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图式。  相似文献   
63.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可分为承袭期、反正期、高涨期和汇合期四个阶段。承袭期注重描绘物象的外在形态,风格冶艳;反正期开始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朝着敦煌、盛中叟原创期咏物词的录城大道反正、回归;高涨期更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并在时代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家国身世之恨的新主题;在汇合期,家国之恨已成为咏物词创作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不同词派都注重谋篇布局、造语运典、仍律合韵之法,表明南宋后期雅化、诗化已成为词体创作的共同蕲向。  相似文献   
64.
贯穿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是自然。我国古代诗人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常把山水田园作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大自然中,假江山之助,以自然景物为材,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5.
李因笃的思路是进一步将师法对象追溯到《诗经》,主张学诗必本乎三百篇 ,“学三百而得苏李 ,学苏李而得曹阮鲍谢 ,学曹阮鲍谢而得开元天宝诸公 ,是真能学者矣。是故湛于三百而后为苏李 ,学苏李未能为苏李也”。以此类推 ,“溯洄从之 ,必自三百 ,所谓登山而诣其极 ,道水而穷其源也 ;溯流从之 ,必自盛唐。否则欲入而闭之门 ,升高而去其梯 ,恶乎可 ?”(《许伯子茁斋诗序》[5] (卷 1) )这虽是“学其上 ,仅得其中”(《沧浪诗话·诗辨》)的老生常谈 ,但对格调派“诗必盛唐”的诗学观念却是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取材于《选》”的介入 ,不仅大大拓宽…  相似文献   
66.
李钧 《理论学刊》2004,(4):114-117
臧克家是中国“新诗文体建设的重镇”。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臧克家以他独到的理论与 实践为中国新诗文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诗集《烙印》就是这样一部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67.
周茜 《思想战线》2007,33(5):61-66
中唐诗人李贺,晚宋词人吴文英,皆以其戛戛独造的艺术成就卓然自立。虽然他们的时代各异、文体有别,但却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其一,在语言的铸造上都追求炼字炼句,必新必奇。其二,在色彩的运用上都好以浓墨重彩之笔抒写人生和悲情。其三,在作品的意境美感方面都呈现出奇谲诞幻、哀艳冷隽的特色。对二者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贺诗歌的深远影响、吴文英创作的艺术渊源,以及诗与词的流变。  相似文献   
68.
《诗经》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在寻求、表现、创造意境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实践,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率先规范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视意境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发展方向与历史格局,促成了以“意境说”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诗论美学的诞生与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9.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presents one case study of state-sponsored cultural activities that occurred throughout 2014, Turkmenistan’s Year of Magtymguly, the 290th anniversary of this Turkmen poet’s birth. Such activities constitute examples of public culture; they can organize representations of a society’s past and present to reaffirm for participants the values and power structure of their society and revalidate its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After examining this Turkic poet’s iconicity, this paper compiles 2014's celebratory events from disparate sources, complementing broader general literature on Central Asia’s spectacles of public culture and their role in nation-building and identity-formation. Rather than merely resulting from any top-down decision specifying required activities nationwide, the year’s events involved numerous synergies as artists, museum and theater administrators, composers, and other cultural-sector workers benefited by responding to the potential of aligning their work with a theme as broad, as widely appreciated, and as eligible for various forms of support as this one. In addition, Turkmenistan’s strong central leadership benefited from this widely shared and highly visible celebration, especially emphasizing one element within Magtymguly’s eighteenth-century vision, an end to his people’s tribal conflicts within a unified Turkmenistan under one lea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