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2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今中国客观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农民工自力维权组织,表明了农民工对维权“组织性力量”的需要.自力维权是农民工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以“老乡会”形式组成的民工帮、“民间工会”等自力维权组织采用“潜规则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形成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民工自力维权中的“尴尬”不仅仅是法律意识问题,而应研究其更深层...  相似文献   
92.
集体土地三级所有制度的应然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三级所有制度是形成集体土地权利主体虚位的重要原因,不仅导致了集体土地权利主体地位不平等,同时还背离了土地所有制终极目标的基本要求。从应然法意义上讲,农民集体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属于等同的法律概念,其设立具有特别的宗旨、要件和方式要求,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法人地位。对历史与现实情况的深度审查表明,村内农民集体不仅不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当然主体,而且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乡镇农民集体和村内农民集体都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方面。村农民集体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应该是我国法律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93.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的强烈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维权意识的明确化以及维权手段的单一化等特点。由于诸多体制障碍和现实困境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很难顺利地实现社会融入,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其社会融入,成为目前基层政府与党团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
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需要合理的政策做前提条件,因为政策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抑制盲目流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各种不平等政策,对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造成严重制约。因此,要突破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通过改革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社保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进得来”、“干得爽”、“留得住”、“活得好”。  相似文献   
95.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构成应采用"1+X"模式.在"1+X"模式下,"1"指矫正官,是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主要从事社区矫正过程的刑罚执行、行政管理等工作."X"指除矫正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司法社工、社区矫正志愿者等,应由社会组织担任,主要从事社区矫正过程中的服务性工作.  相似文献   
96.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处于身份认同模糊的状态,并且大部分农民工倾向于认同农民这一制度性身份。经SPS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后发现,务农时间、进城期望、进城时间、市民朋友数量、社会交往情况、生活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认同度、未来打算这几个变量显著地影响着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9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流动机制变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1978-1992年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体的产业流动机制建设时期;1992-2002年以国企改制和非公经济发展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设时期;2002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乡一体发展体制建设时期。其基本特点与历史经验是: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农民工流动机制的基本框架。第二,从城乡二元流动机制走向城乡一体流动机制。第三,从产业流动机制到地域流动机制有序放开。第四,在城市流动机制中,以沿海城市与中小城市为吸纳主体。农民工市民化以小城镇为吸纳主体。改革以来农民工流动机制变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how social workers in the social services describe crime victims and their role in supporting these victims. Based on focus groups with social workers in the social service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social workers discriminate between a categorical understanding of crime victims and an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s in need. The categorical understanding of crime victims is connected to weakness and innocence, and the discussions are constructed with a focus on women and children. However, when the social workers move beyond this idea and describe individual victims of crime they have met, they attribute a more complicated picture and acknowledge the complexity of crime and victimization. The social workers give themselves a vague role regarding support to victims of crime. 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as able to connect individuals in need with helping resources, but they do not regard themselves as resources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workers, an individual should not receive support from the social services just because he or she is categorized by them as a victim of crime. On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ategory ‘crime victims’ has not gained acceptance among the social workers.  相似文献   
99.
雇农工会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织现象,是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 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雇农工会经历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探索、初步建立与缓慢发展、快速发展与消亡等历 史时期。雇农工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工会的三维合法性基础,即意 识形态合法性、组织形态合法性和革命行动合法性。雇农工会工作与城市工会工作共同构成中共领导下工会工 作的“一体两面”,统一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共执掌全国政权奠定了治理基础,同时也为当前背景下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工会工作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0.
劳动模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模范作用的理论概述起源于延安时期,其作用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等各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劳动模范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加强劳模管理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