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相似文献   
72.
The article draws in relief how translators carry with them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horizons that necessarily imbue their literary production with distinctly situated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personal dimensions. It does so first by examining how The New York Times 's translation of Pablo Neruda's 1972 address to the PEN Club reframes (or distorts) his views on political and literary issues ranging from the negotiation of the Chilean national debt to his literary indebtedness to Walt Whitman, and then by examining how Neruda's 1955 translation of Whitman's 'Salut Au Monde!', refashions and relocates Whitman's work, imbuing it with a communist ethos consistent with Neruda's own.  相似文献   
73.
周成强 《青年论坛》2010,(5):117-120
作为"‘诗界革命’在江苏的一面大纛",金天羽秉承"诗界革命"精神,以自己的许多优秀作品体现了"诗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并推动了"诗界革命"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4.
论冰心、林徽因诗歌精神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诗歌中潜在的浓烈、激越情感和睿智的理性精神,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人格建构、自我认知和寻找真谛的精神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沉心静气、内敛情感、提炼经验、构造心智的努力。林徽因诗歌表现的美与智慧,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感知自我,认证自我的存在,发现美的价值,做人生价值定位,以感情的真实和理性的智慧的交融,将人生价值追求和艺术审美追求完美契合,以女性生命觉醒和社会价值定位呈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5.
灵一、灵澈是大历诗僧的代表,他们的诗歌禅意浓郁而深远,其创作对禅诗的兴起及清寒幽寂诗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汉魏六朝诗坛的显著特征是新变,这也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重要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诗歌作品记名的普遍化、诗歌地位下移并保持平凡身份、注重形式创造、实现从歌诗到诗歌的转变.该时期诗风更迭频繁而较多个人色彩,"教化"意识相对薄弱而审美追求异常活跃,皆是以上新变诸气象的反映.以前正统诗论视六朝诗歌为代降的过程,并以梁陈两朝为诗歌史上最低谷时期,这种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认识汉魏六朝的新变特征和意义,有助于完善诗歌史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77.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08,(6):125-129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T·S·艾略特认为,理想的诗歌应表达统一的感受,感受的统一过程就是诗意化的过程。基督神学信仰是感受统一的基础,是它构成了艾略特最为隐秘的“感受结构”。这使艾略特的诗歌写作在精神品质及立场上具有明显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79.
颐和园乾隆皇帝御制"西师诗"碑文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目前放置于万寿山前山的清华轩的碑亭中,主要内容为从康熙皇帝至乾隆皇帝为了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而平定准噶尔的全过程,它是研究清代西北边疆和民族关系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西师诗"的特点及价值表现在它是以诗证史、诗史互映,被认为开创了清代边塞诗的先河。《西师诗》《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和《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刻于同一块碑上,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80.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曲《江城子》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而清代纳兰性德则是文学史上写作悼亡词最多的作家。二者写的都是悼亡词,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旨在从二者的人生际遇上分析他们创作特色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