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5篇
  免费   143篇
各国政治   337篇
工人农民   169篇
世界政治   2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8篇
法律   578篇
中国共产党   435篇
中国政治   832篇
政治理论   1069篇
综合类   12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经验及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政体是作为现代民主政体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政体.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完善现行人民民主政体,而非将其彻底否定,以自由民主政体取而代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坚持、发展、完善人民民主政体的原则.中国政治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新型的人民民主政体,即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人民民主政体.  相似文献   
102.
作为公民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公民社会的产生与成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的网络公民社会已由自在阶段过渡到自觉构建的自为阶段,社会影响力愈来愈大,对当前我国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研究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历程,把握其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影响以便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于维护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13,31(1):3-14
中国司法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本土化”与“普适化”碰撞和平衡的难题与困境.政治制度的复杂多样性、司法文化传统、国情、大国崛起的使命、政治主体的自决性等多元因素,决定了中国司法应当保持自身特色.与世界通行司法规律兼容,体现高效、便捷,满足民众实质正义的心理期待,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主权,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司法应当具有的特色.合理平衡和协调政治化的司法与技术化的司法、专业化的司法与大众化的司法、克制化的司法与能动化的司法,是打造司法的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Marcuse's philosophy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research of his theory. Marcuse's critical theory of his political ideology convincingly argues that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language, art and philosophy of the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has completely been alienated, which forms the society without negative dimension. This new perspective is a great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culture and ethics and China's politic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05.
The distance between politicians and those they are supposed to represent is substantial. Almost invariably, it is politicians themselves who are mad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gap’, their actions being demonised. This paper assesses some ‘ordinary’ ethical lapses that politicians are often accused of: lying, breaking promises and being self-serving. It is argued that the public tend to apply double standards when it comes to the moral expectations that they have of their representatives, inasmuch as they far more readily accept ethically dubious actions when they apply to other social and public roles. The moral singularity of the political sphere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with the effect of helping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and encourage more empathy on the part of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06.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The Dayton Peace Agreement ended the violence in Bosnia–Herzegovina, however, it also solidified antagonistic political identitie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two social contracts: an ‘elite social contract’ involving primarily political elites of the main ethnic groups and an ‘everyday social contract’ involving ordinary citizens trying to manage a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first social contract is hegemonic, however, alternative, non-nationalist views are slowly emerging. Grassroots groups, the surviving remnants of inter-ethnic coexistence, the integrating pull of market forces and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diaspora all constitute resources for the creation of a resilient national social contract.  相似文献   
108.
生态良知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生态良知是从生存论意义上探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善"的观念,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样态。从差异论的视角分析,个体化社会是社会差异化发展的产物,生态良知则是在人与自然的差异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现代人与自然的差异片面扩大,生态良知在个体本位中的存在样态便呈隐性状态,这是个性张扬的结果。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是生态良知存在的根基,理性地考察个体本位中的生态良知,对于当代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政府公信力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政治文化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校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是师德建设的践行者。高校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面向社会大众的形象维护,更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建设。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