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09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26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试析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广西的海外移民数量多,移民高潮形成的时间开始晚结束早;来源主要集中于桂东南、桂南;迁入地以东南亚和日本为主。回顾近代广西海外移民的历史,不仅可以反思时代的风云巨变,也可为当代海外移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12.
论制约我国大学生权益公法救济的现实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精神和大学自治理念决定了司法审查对大学治理的介入必定是有限度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有限度的介入,在我国法治实践中也遭致了现实的困境与尴尬,从而使大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救济与保障,大学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究其原因,以下几个方面的体制性障碍值得关注和探讨:大学"自治规章"审查机制的缺失;"内部行政行为"理论的思想禁锢;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现实困境;教育行政规章的压挤效应。  相似文献   
613.
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我国教育,在地区间、区域间、人群间有明显的相对发展差异。教育贫困人口多,分布和构成复杂,贫困情况各异,贫困原因特殊,政府和全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并给予特别的关照,体现了公平的社会发展观和扶贫济弱的和谐发展理念。实现教育救助从济贫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型,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现状,逐步缩小贫困人口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国家策略。  相似文献   
614.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兼职已成为社会一股潮流,他们在获取经济收入的同时,自身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一些不法企业将矛头指向了低成本、短时期、无权益保护意识的在校兼职大学生群体。在相应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时候,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与探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15.
高校学生状告母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视角看,高校学生状告母校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目前出现了不服处罚、争讨学位或毕业证、反侵权、追索责任等四种案例类型。主要特点表现在状告对象明确;欲解决独立而具体的问题;原告以不服处罚者和争讨学位或毕业证者居多;原告败诉和未被受理多于胜诉;原告中男生多于女生等五个方面。意义积极深远、影响将越来越大、扩张面将越来越广,学生状告母校的行为应当肯定是其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616.
对大学生网络交友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交友的渠道有聊天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其中又以网络聊天为主。与传统交友相比,网络聊天交友缺少伦理制约、身份认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情感盲区。大学生网络交友速度之快,已经没有传统朋友之间的真诚、互信。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情感的正面引导、网络安全教育,搞好网络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617.
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在一些青年学生当中却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格缺陷。要塑造健全人格,青年学生要强化自身对健全人格塑造的主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外在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18.
高校特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困扰着高校特困生群体,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各高校应提高对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构建特困生救助体系,培养特困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加强特困生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做好"心理解困"工作,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