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谈罪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罪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延伸,属于心理发展、心理预防性的教育,主要是针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罪犯的心理素质、预防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构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立其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对有效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教育促稳机制以组织系统为主导,以制度系统为规范,以指标系统为导向,以执行系统为基础,以考核评价系统、绩效运用系统为推动,以安全稳定为目的。教育的促稳与治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强调治本而忽视促稳功能或强调促稳而忘记治本功能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教育促稳机制的建设应当坚持稳定至上、硬化指标、定期考核、内力牵引与外力推动并重、机制化运作等原则。完善教育促稳机制应重点把握和解决观念的适应、指标体系的完善、考核指标的硬化、机制运行质量的稳定以及与其他机制的协调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73.
无论是确保监管安全,还是提高改造质量,加强对罪犯的研究十分必要。研究罪犯,既要研究罪犯的普适性(共性),更要研究罪犯的个案性。研究普适性,即要研究罪犯的政治、社会、法律、伦理及经济等等层面的特性。研究个案性,主要应揭示每个罪犯个体的错误思想,特别是错误的世界观。自然,在具体研究中,所选用的方法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4.
自由是指现实的符合法律规范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限度.人身自由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若干权利组成的,剥夺和限制自由内在的包涵了剥夺和限制相关的权利.不能以所谓法律没有禁止,而让罪犯享受相关权利.事实上,无论国内或国外对监狱罪犯的自由在法律上都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75.
毒品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犯罪行为模式——贩毒集团的运行情况、被利用贩毒的人骡和被排斥的业余贩毒者。因此,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锋芒要始终对准境内外毒枭、贩毒集团和职业毒贩。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抢劫银行案件屡有发生,且成功率不低。究其原因,犯罪分子技术高超,犯罪手段更加职业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5起抢劫银行的典型案件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抢劫银行犯罪人在个体上具有职业化、反社会心理以及文化、道德水平低等特征;在组织上,犯罪人多结伙作案,甚至形成犯罪集团,具有一定规模,且犯罪集团呈现出向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不能犯的认定过程就是危险的破译过程 ,而危险说之主观的未遂论和客观的未遂论 ,分别只就某个片面来看待危险 ,客观的未遂论又从片面之片面展开分析 ,把行为的危险和作为结果的危险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起来 ,未能统一地、总体地对待各部分的危险性 ,以至于各说均不同程度地面临顾此失彼的选择困境 ,因而不能得出共识的结论。本文紧紧围绕行为的性质这个核心问题 ,归纳了不能犯认定上的“八字法” ,即“质量、有无、是否、真假”。对于手段不能的情况 ,采取“质量判断法” ,即看行为人所采用的手段与未能达成的危害结果之间 ,是属性不妥还是数量不够 ,前者是不能犯 ,后者则为未遂犯 ;对于客体不能的情况 ,采取“有无判断法” ,即看行为人所指向的客体是否存在 ,不存在是不能犯 ,存在则是未遂犯 ;对于主体不能的情况 ,采取“是否判断法” ,即看行为人是否具备刑法所规定的意图之罪的主体资格 ,不具备的是不能犯 ,具备的则是未遂犯 ;对于状况不能的情况 ,采取“真假判断法” ,即看行为人实施行为时 ,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该罪的特定情景状态是否真实 ,不真实的是不能犯 ,真实的则是未遂犯。  相似文献   
78.
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刑法典对共犯和身份进行了规定 ,但中国刑法总则只对共犯进行了界定 ,而没有对共犯与身份进行界定 ,只在刑法的分则和司法解释中涉及到了身份问题 ,就国内著作或理论中 ,就共犯和身份问题的探讨较对其他刑法问题的探讨也较少 ,本文作者从身份 ,真正的身份犯与共犯 ,不纯正的身份犯 ,共犯与消极身份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9.
在犯罪人分类的标准选择上,一直存在着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争,但单纯的客观主义标准或主观主义标准均无法对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犯罪人格"的概念因其丰富的内涵,能成为划分犯罪人的科学标准.建立以"人格"为标准的犯罪学分类理论,应成为犯罪学研究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80.
关于建立监狱防逃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犯脱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监狱建立有效的防逃体系 ,严防罪犯脱逃 ,是社会稳定、监狱安全、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需要。建立完善的防逃体系 ,首先应从“人”抓起 ,建立健全各种防逃制度 ,完备监控设施 ,调动全社会参与防逃反逃工作的积极性 ,真正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有效防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