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略论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阶段,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领导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联系领导工作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处理突发事件一般方法和艺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大体勾画一个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论框架。  相似文献   
22.
上海检察机关自2011年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从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三个方面对该项工作的现状作出分析,对实践中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边境民族地区群体性械斗事件原因复杂,械斗双方法律意识淡薄,械斗后果严重,后期容易反弹。公安边防部队应快速机动,运用防暴战术,坚决果断处置,尽量减少伤亡。处置结束后,要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反弹,妥善处理该类事件,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4.
起诉替代措施是在起诉便宜主义范畴下讨论的概念和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主要体现和应有之义。起诉替代措施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人权和预防犯罪、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同时,由于其能较彻底的化解纠纷和解决社会冲突,因而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起诉替代措施的实践,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起诉替代措施,如酌定不起诉、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和暂缓起诉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尚显不足,应加以完善,以彰显起诉替代措施之价值。  相似文献   
25.
信访是政府沟通公民的一条特殊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寻求司法和行政救济的有效通道。健全完善的信访机制,对更好地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信访的功能和作用,规范信访程序和完善信访机制就显得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6.
检察机关监督侦查活动是防范侦查权滥用、推进公正司法的重要制度安排,捕诉一体化办案模式的推行影响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加强了检察院对于侦查活动的监督效力。但是,新办案模式下侦查监督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运行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捕诉合一"视域下,通过平衡检察机关办案节奏、推广智能化监督方式、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及探索建立侦查监督"案件化"办理模式等措施,实现新形势下侦查监督的改革回归。  相似文献   
27.
Photoshop图像处理应用软件,通过替换颜色、复制通道等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各种彩色图形,能够从签名字迹与捺印指纹的混合图像中分别提取签名字迹和捺印指纹。  相似文献   
28.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危机善后处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因政府应急管理中的过错、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的行政赔偿,也包括因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合法或无过错行为导致的损失进行的行政补偿。通过与法制完备国家对危机致损的行政赔偿范围和程序的比较可知,我国行政赔偿的法律制度基本确立,但法律位阶不够高,范围不够广,补偿规范表述较为笼统,行政补偿程序中紧急补偿程序和司法程序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29.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进行处置的传统逻辑是对信息进行严格控制、占领道德高地而忽视决策的形成,在规避政治风险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政治稳定。这是基于一定的理论预设:民族摩擦、矛盾等同于民族冲突;事件发生影响政治稳定;政府权威不容质疑;处置行动需要集中统一领导。为恰当处置此类事件,处置部门必须正确区分矛盾性质,认识到民族矛盾与摩擦是最终实现和谐民族关系的过渡现象,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多元治理,并建立分权式的扁平化应急处置模式。  相似文献   
30.
王永杰 《时代法学》2011,9(4):78-82
律师伪证罪与众多证据犯罪具有相似之处,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客观行为的相似性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交叉与竞合的问题,在定罪以及量刑上可能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律师伪证罪主观意图是通过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达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结果,其可能触犯他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由于律师伪证罪与其他的证据犯罪的轻罪、重罪关系并不明显,一般都按照律师伪证罪处理。律师伪证罪本身存在多种问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