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8篇
  免费   124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01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1263篇
中国共产党   137篇
中国政治   436篇
政治理论   188篇
综合类   15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否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我们如果从现行法律规定的现实危害性、法理依据、法律依据及历史必然性等方面来论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则可能会取得一些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2.
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既要求通过理性证明的方式去查明事实真相,而非诉诸神明和暴力;又不以追求真相为最高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正义的手段.这种理性传统,决定了法治国家证据制度具有求真、求善的双重功能,并将公正奉为首要价值,从而奠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证据法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设正在经历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权...  相似文献   
123.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啸 《法学研究》2006,28(4):127-140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交通安全法第76条所确立的危险责任只施加在那些其所从事的危险通常已由法律精确定义了的具体特定人身上,即机动车的保有人,对其他并非机动车保有人的驾驶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机动车保有人的确定应当采取运行支配说与运行利益说二元标准,某人是否属于机动车的保有人,要从其是否对该机动车的运行于事实上处于支配管理的地位以及是否从该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得了利益这两个方面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24.
论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追诉机关在初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对其羁押时,应当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这是受刑事追究者获得告知的权利,也是刑事追诉机关的告知义务.现代人权保障制度的发展,不仅要求侦查、检察机关履行告知义务,而且应当依法允许犯罪嫌疑人行使其诉讼权利,并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以侦查阶段的初次讯问为对象,对告知义务进行考查,比较美英加法德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刑事诉讼法对初次讯问时的告知义务的规定,剖析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问题所在,进而对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初次讯问时的告知义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个人大病网络互助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个人求助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慈善组织社会救助之不足。实践中,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暴露出诸多问题。应从确立监管主体、明确权利义务、开立专门账户、设立第三方基金会、提高准入退出门槛等方面加强对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行政规制,以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  相似文献   
126.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proposal for tax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and may lead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reform to international tax rules in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a two-pillar approach, Pillar Two of the proposal suggests the adoption of Global Anti-Base Erosion (GloBE) provisions that are aimed at introducing a worldwide minimum tax. In this article, a critical analysis is based that the GloBE proposal suggests that it represents a shift in the OECD policy. As compared to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 it jeopardizes the tax sovereignty of jurisdictions and it raises fundamental challenges of implementation, both in terms of amendments to domestic law and conflicts with tax treaties.  相似文献   
127.
The regulations of cross-border data flows is a growing challeng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however, appear to be pioneering legal methods to cope, as they have grappled with this issue since the 1990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rules system offers a partial solution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which covers aspects related to cross-border data flows.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and 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 have also been perceived to provide forward-looking resolutions. In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analyzes why a resolution to this issue may be illusory. While they regulate cross-border data flows in various ways, the structure and wording of exception articles of both the CPTPP and USMCA have the potential to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The new system, attempting to weigh societal valu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mbalanced, often valuing free trade more than individual online privacy and cybersecurity. Furthermore, the inclusion of poison-pill clauses is, by nature, antithetical to cooperation. Thu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generally, and China in particular, cross-border data flows would best be regulated under the WTO-centered multilateral trade law system.  相似文献   
128.
《民法典》第787条以现行《合同法》第268条为基础,对定作人任意解除权作出了规定。该制度的规范目的在于保护定作人利益,并避免社会资源浪费,任意解除权应限于承揽合同的定作人,不应类推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发包人。在时间要件上,该解除权只能在承揽工作完成之前行使;在主观要件上,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时应排除承揽人违约的情形。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应符合解除权的行使程序,但在行使效果上,应注意其与法定解除权的区分。定作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须承担对价的单方终止,对该条所定的赔偿范围,应采“报酬请求权”解释,即承揽人有权请求合同约定的报酬以及因合同解除而增加的费用,但其因合同解除而节约的成本应予扣除。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我国性犯罪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令人堪忧,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政策。有的国家采取性犯罪药物防治作为性犯罪的治理手段,值得借鉴。性犯罪药物防治是利用口服或者注射药物方式减少罪犯的雄激素、降低其性欲,达到控制性犯罪目的。有人认为这是残虐、不人道的,侵犯身体健康与性权利。而性犯罪药物防治相比起物理阉割更具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其尊重受者自由意志,具备一定的社会容忍度,执行方式高效经济。但此种手段需要加以本土化改造,需要规范法律术语,明确刑法性质与适用对象,细化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30.
本文着重考察男性女权主义知识分子对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男性女权主义先锋,顶住重重压力,"背叛"了男权王国。他们成为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发起人与推动者,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从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男性妇女参政论者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的活动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宪政"至"战斗"的历程,其指导思想也由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928年英国妇女最终获得平等选举权,这一辉煌成果中包含着几代男性妇女参政论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