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65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409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3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传统公私益对立论存在着严重缺陷。公益与私益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一致性,从二者的构成来看,公益由私益组成,而私益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公益。因而公私益之间是一种对立与一致并存的复杂关系,这是二者之间的第一层关系(基本关系)。由于公私益之间的一致性,因而公益与私益的冲突转变为了公益与公益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的解决需要引入公益分层理论。公益与私益之间的第二层关系(地位关系)在公益分层理论之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国际私法的实质主义法律选择方法注重相关实体法的具体内容,而不像形式主义法律选择方法那样强调立法管辖权的选择。12世纪意大利后注释法学派代表人物阿尔德里克的"结果选择理论"是实质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早期形式,20世纪美国著名冲突法学者利弗拉尔的"较好法律说"则是实质主义法律选择理论的典型代表。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法律选择方法的对立的实质在于法的确定性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在调和两种价值追求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德国1999年《民法施行法》修正案与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相比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3.
安全·自由·自主--住宅不受侵犯的价值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凌  缪岚 《法律科学》2005,23(6):3-8
住宅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场所,更是人们寄寓温情与安宁的家园。作为个人的栖息之地,住宅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保护,俨然作为与社会相对隔离的堡垒。近现代以来,住宅不受侵犯权已经成为普适性人权,它通过私人领域的划定,保护着人的安全、自由、自主,并以此凸显人的尊严。正是住宅不受侵犯权对人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各国均将其纳入宪法之中,并以不同于物质财产权利的精神性权利而熔铸在法律文本与民众心间。  相似文献   
104.
牛俊伟 《桂海论丛》2010,26(4):55-59
广松涉在《唯物史观的原像》一书中作出了一个基本判断,认为异化劳动不过是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所作的概念性把握,二者的真实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尚未最后解决。广松涉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关于马克思所面临的逻辑张力和理论困境,他的分析就难免有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105.
论民办教育中“平等权”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晗  王茜  沈红卫 《时代法学》2008,6(4):60-66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事实上,由于重“公(办教育)”轻“民(办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在作祟,这一规定常常被法律法规自身的其他规定以及某些政策所破坏,给民办教育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为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从观念上和法律政策上对此种不良现象进行治理,以落实法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便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6.
王斌 《各界》2008,(10)
本文从写作课程开设的现状出发,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实践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方面提出一些浅见,同时结合学生学习分析得出一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及规权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怡祖 《河北法学》2008,26(1):32-35
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是指这种自主权在法律上公、私属性的界定。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体制改革使我国高校走向"法人化"成为现实,我国高校客观上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并非没有设置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界面承载着复杂的"法律内象"。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设置"角色串通"的防范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普通法系国家集团诉讼目的包括:为社会成员提供权利救济,为被告提供程序保障并矫正其行为,尊重集团成员的个人自治等具体目标。我国现行代表人诉讼制度中蕴含的"两便"目的,难以描述和解释深层立法动机,集团诉讼上述目的对优化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企业家成长动力机制的核心是以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宏观政策制度为载体的运行机制,是驱动企业家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动力机制的高效、协调运转是促进企业家成长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吉林省境内的500余家民营企业的708名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构建高效运转的动力机制,驱动东北区域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核心应是创新文化体制、完善宏观政策制度、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企业家市场、加强培养规划、完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0.
前苏联时期,私法自治原则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在民事立法中出现了制度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当时民事立法基本制度的面貌。这一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一法律现象,为丰富私法自治原则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解读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