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指"种田无地,投资无钱,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四无"状态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排在首位。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尽量减少失地农民;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地位,使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使失地农民享有应得利益;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2.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容量的扩张,失地农民问题由此而生。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就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探索出路,防患于未然,归根结底,也就是要首先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运用"迂回战术",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即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缩小农村,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203.
李贽 《桂海论丛》2008,24(5):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进入了全面调整和系统创新的时期,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等重大的民族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基本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2005年中发【2005】10号文件提出的“12条”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4.
新农村的系统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而理论指导离不开宪法学的研究。从宪法学的角度出发综述当前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准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保障以及根本,有利于清晰地界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可以为有效的调整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在综述的基础上归纳新农村建设法制保障研究的特点并提出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法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5.
认为当代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是以淡漠为特征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和不合理的,这种研究没有触及问题实质。农民法律意识淡漠表象的背后是农民通过法律的利益诉求不足,以及农民可用社会规范的多元性。农民对法律的淡漠态度,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6.
苻坚感生神话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则神话不是当时落后民族自身的产物,而是熟谙儒家文化的前秦统治者为达到“自神其祖,以取威于人”的政治目的,将众多传统汉文化因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十六国时期包括苻坚神话在内的众多政治神话的出现,不仅揭示出古代神话产生的一条独特途径,也表明少数民族在胡汉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7.
This paper identifies impacts of value chain inclusion on labour from a social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It focusses on the tasks, livelihoods and subjectivities of Amazonian flood plain peasants (ribeirinhos) who collect açaí for sale to an expanding market. The ‘logic’ of ribeirinho chain inclusion is explor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labour process and human security indicators. While household income benefits can be significant, gains may be threatened by monoculture trends and local power structures. Human security indicators suggest further caution. Whilst ribeirinhos remain very ‘flexible’ workers, chain engagement entails insecurities, as highlighted by their variable views of collectivity and contradictory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le chain prognoses requir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agents' means and of the preferred choices and voice of those wor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chains.  相似文献   
208.
A central figure in the food sovereignty movement is the ‘middle peasant’, a cautious figure who balances food with cash-crop production, guided by a strong aversion to ecological and market risk. Drawing on long-term field research in highland Sulawesi, Indonesia,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y farmers switched from food to mono-crop cacao production, and a stable middle peasantry did not emerge. It outlines their reasons for the switch, their struggles to make ends meet on small plots of poor-quality land, and the rapid polarization that soon arose. Ironically, their farm-dependence increased their vulnerability. Unlike farme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ho appear to be autonomous but are actually supported by state transfers, remittances or wage work, these farmers were on their own. Competitive capitalist relations quickly emerged and took on an especially virulent, almost textbook form. These relations were compulsory. Farmers with inadequate plots of land, and newly landless highlanders, could not opt out, challenging notions of food sovereignty framed in terms of liberal notions of choice. Even when small-scale farmers are untouched by land grabbing or corporate schemes, as in this case, expanding their capacity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their food, their farms and their futures is still a huge challenge.  相似文献   
209.
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存在不同观点。从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立法及合同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来看,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已得到全世界普遍承认的一个国际私法原则。但绝大多数法学家都认为当事人自主选择只能在任意法范围内进行,而不得违背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直接适用的法”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合同准据法的限制。“直接适用的法”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所体现,但仍存在问题,故需要完善有关涉外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的立法。  相似文献   
210.
张利国 《河北法学》2012,(1):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如自主选择权、土地权益、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权益等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很多地方农村的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农民权利的市民化。要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就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即在构建有限政府、保障主体权利平等、完善法律制度供给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