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3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我国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制度存在弊端: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范围不确定;组成人员专业性缺失;程序不规范,但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有其独特功能,不应因此废弃而应予改革完善:强化检察委员会的专业性;规范讨论程序;健全制约和保障机制;完善其他配套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是树立司法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客观要求,是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检察队伍的迫切需要。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代表着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在检察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借鉴ISO的管理理念,探讨如何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执法环节,对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监督能力、提高检察工作效率,有着许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为消除公众对自侦案件的质疑,主动引进公众进行监督的一种内部监督方式。因为整个制度设计均由检察院自主摸索,在实践运行中形式大于实质,所以其广受质疑。应正视人民监督员制度自身存在的公信力危机,从重点加强制度立法、提高人民监督员的代表性、完善选任程序、强化监督效力等方面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4.
在我国"执检分离模式"①下,减刑、假释的执行权和审批决定权分别归属监狱和法院,减刑、假释的整个提请和审批环节检察机关都无从监督介入,监督缺位引发权力恣意,而事后监督的效果也差强人意。构建"从监督真空到三点一面","从单线行政审批到等腰三角对抗","从监督手段单一到方式方法多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同步检察监督格局,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是保证减刑、假释公正运行,完善检察监督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5.
公文是党政机关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着公文写作和处理时思维僵化的现象:格式不统一、滥用文种、照搬结构模式等等,主要原因在于文风不端正、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改变思维僵化现象的主要做法是学习公文新法规、新标准,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公文质量,充分发挥公文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106.
刑法规制器官移植犯罪的困境主要是观念守旧、宣传力度不够,器官移植相关立法及刑法解释工作滞后。行政刑法与刑事刑法衔接不当。应完善器官移植犯罪刑事立法,一是在刑法中增加专门的有关器官移植犯罪的规定:二是利用刑法中的已有规定处理器官移植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满铭安 《河北法学》2008,26(5):182-187
当前,由于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导致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行为屡禁不止,社会反响强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对侦查讯问监督的重要作用突显。而司法实践中,对侦查讯问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由于自身存在缺陷无法对其有效制约。因此,完善我国检察机关对侦查讯问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以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成为侦查监督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8.
为了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重视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党建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机关党建工作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行动,以此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行为是否享有调查核实权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争论的热点问题。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该项权力的确立,契合了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和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但鉴于法律条文对简洁性和凝练性的内在要求,该规定难免失之原则与抽象。尽管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细化了上述规定,但仍未能涵盖司法实践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境。应通过保障权力行使线索来源、科学界定两类不同权力行使对象以及健全权力行使法律效果等正当程序对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0.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要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一新规定要想在实践中顺畅运行,还面临一系列障碍:从观念认识层面来看,基层机关的许多同志对这一制度的必要性缺乏认识,心生抵触心理;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表现为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配套工作机制缺乏;从理论跟进层面来看,表现为理论准备不足、难以建立相应配套制度。对上述障碍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对于检察机关尽快适应新规定要求、顺利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