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0篇
  免费   474篇
各国政治   260篇
工人农民   166篇
世界政治   4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7篇
法律   2164篇
中国共产党   284篇
中国政治   1514篇
政治理论   1273篇
综合类   358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created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ever-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diffusion of culture through new media via the Internet have profoundly challenged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and modes of operation in many sector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This has been most evident in the case of heritage organizations—including public libraries—where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with it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allenges with respect to courting visitors/users and remaining relevant in the context of evolv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e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digital libraries in the 1990s as a response to these new challenges. After formulating some observations about this global trend, which is now more than two decades ol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se of public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form of cultural institution. Finally, after reviewing some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most of these new digital libra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addressing the changing needs of users.  相似文献   
232.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我国的公共图像监视在政策、项目及资金等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呈现出政策创议、项目推动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治理和回应性法制视角下,公共图像监视法律治理是对公共图像监视实践的法律回应。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宪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文件、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法律文件、具体领域法律文件以及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文件等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治理的体系,但该体系仍然存在急需健全和完善的层面。  相似文献   
233.
随着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张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空间不断增长的财富、战略价值以及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对网络空间的深度依赖,使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但国家对于安全的偏好没有改变,对安全追求的逻辑路径依旧。从理论的角度看,由于体系压力以及国家对于安全的追求,国家会选择制衡的战略,但在现实中,制衡经常缺位或迟到。受到非传统安全环境影响,地缘战略中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衡手的存在等制衡方式和作用、意义同时发生了变化。细分到网络安全领域,沟通机制的不同、威慑效果不同、行为体的多样、行为判断的困难等特殊性,导致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选择追随或合作将成为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234.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235.
转型期舆论引导必须具备相当的公信力、精准力、传播力、表现力、接受力和契合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舆论引导工作需在舆情把握、舆论关注、舆论利用等方面缩小差距,确保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36.
管制刀具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管制的危险物品种类之一.当前管制刀具治安管理法律文件中存在着法规不完善、管理要求与处罚条文不配套以及认定标准不足等问题.为此,应针对当前管制刀具治安管理中的新问题,及时制定新的管刺刀具管理条例,完善和修订其他相关法规,以有效促进管制刀具治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37.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安机关都开通了网络微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安微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界定公安微博的概念、分析公安微博的特点、定位公安微博的功能,对于公安微博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8.
随着《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出台,沉寂多时的侦查学学科定位(或日属性)问题再次引发热论.侦查学到底归属于谁?众说纷纭.但主要焦点还是集中在是属于法学还是属于公安学上.将侦查学定位于“本质上属于公安学,但仍具有某些法学的特性”,似乎能够更好地解决争议、息纷止争,也更能体现侦查学学科独有的特性.正因如此,它能够为侦查主体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提供思路,使其朝着科学化和法治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3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安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治安管理执法工作变化最大,这里既有与时俱进的巨大的变化,又有恒久不变的永恒信念。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着手,重点论述治安管理执法执法理念、执法条件和执法依据的巨大进步,以及恒久不变的永恒信念公安民警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作风。  相似文献   
240.
因为生命教育的目标符合公安工作的理念,生命教育能推动公安院校大学生人生观、职业信仰和忠诚观的正确形成,能清晰公安院校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认定,是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公安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必要又亟需。公安院校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在认识和认同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领会生死、尊重人伦、弘扬人性、完善人格、反思人生、实现生命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