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7篇
  免费   658篇
各国政治   271篇
工人农民   247篇
世界政治   4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8篇
法律   5050篇
中国共产党   392篇
中国政治   2112篇
政治理论   1380篇
综合类   567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1364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083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1096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72篇
  2005年   1108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682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孔祥林 《桂海论丛》2002,18(2):91-93
在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应当把法律文化的建设放在与制度变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缺乏法治因素的原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治国进程的负面影响 ;并对如何建设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法律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诉讼制度 ,其存在的价值取向在于更好地节约诉讼成本和控制由对抗式的诉讼程序所带来的诉讼风险 ,曾被认为是程序公平的重要体现。在近年来欧洲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在进行刑事诉讼体制改革和制度移植过程中 ,都把辩诉交易制度作为其移植的重要内容 ,且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的注目。 1998年美国诉辛格尔顿一案的发生 ,在美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对检察官在共同犯罪中与刑事被告人之间的辩诉交易 ,获取刑事被告人的证言(即污点证人 ,taintedwitness)的行为 ,从国家作为一个主权者的权力、政府公共利益、被告人的公平审判权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辩诉交易理论在新的视角下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我国保安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我国的保安服务业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对安全需求的增长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传统保卫工作模式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差是保安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好对保安业的立法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服务质量 ,发展安全防范技术 ,拓宽服务领域 ,发展和规范保安教育和训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正确界定“户”和“公共交通工具”,对分别认定“入户抢劫”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犯罪 ,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 ,打击犯罪分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军事斗争准备中军人的法律期待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意识,具有主体特定性、利益追求性、军事关联性、内容预期性等特点,产生于个人利益及其与军事行动间冲突的存在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之中,包括对立法、执法和战争法规的期待.它直接而且根本地影响和制约战时部队的战斗力.目前部队官兵法律期待的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现实需要,应当予以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996.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讨论道德教化问题时,一般都认为只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人们遵守执行,就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实际上,道德教化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整体生长,所以需要社会的伦理环境的支持、营养。因此使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成为伦理实体,对道德教化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997.
The persistence of self-identified conservative Democrats in the electorate is puzzling. Both the ongoing Southern realignment and the recent ideological polarization should have resulted in conservative Democrats changing their party identification to accord with their discrepant ideology. Instead, the number of conservative Democrats, as a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electorate, has held steady over the last 20 years. I propose an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that draws upon theories of mass belief systems, as well as an element of recent political reality: the popular stigmatization of the word liberal. I argue that Democrats who are susceptible to elite cues garner positive affect toward the conservative label and negative affect toward the liberal label. They then identify themselves accordingly, regardless of their issue positions.  相似文献   
998.
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权力。行政改革的目的是要校正行政权力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但是央我国的行政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行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行政权力减少数人所窃取并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问题,出现了地方极限截留来自上面的分权,并运用这些权力搞地方保护主义和以权谋私,从而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2,行政权力之所以背离了公共利益,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旧的利益关系、权力格避的影响和新折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e issue of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Russian federal bureaucracy is addressed by linking performance to type of official, through analysis of biographical data on deputy ministers and division (departament) heads in five federal ministries since 2012, supplemented by internet searches on behavior, particularly of a corrupt nature. Education, previous career experience, and recruitment, including its timing relative to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officials behave primarily as members of patrimonial teams, as members of problem-solving organizations, as self-serving individuals, as the instruments of capture by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or as servants of bureaucratic agency interests. The data do not strongly support any one conclusion, but problem-solving officials have the strongest presence.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ternal pressure and domestic learning through a case-study of Greek budgetary and fiscal management reform. Pre-crisis, budgetary management inadequacies were not efficiently addressed, mainly due to lack of awareness of problems, a low uncertainty environment and a strong political propensity to maintain discretionary us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 contrast, crisis-era bailout conditionality represented a drastic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increasing uncertainty and encouraging domestic openness to reform. The fiscal governance framework was significantly transformed, to a point of paradigm change. While there is no doubt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external pressure,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certain aspects that point to a domestic learning process, though variab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olitical-administrativ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