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占统治地位的法律规范结构理论因为背离了结构分析所要求的存在论论域而难以站得住脚。通过对构成规范的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的“共时性”考察可以看出,法律规范乃是由作为规范性存在的两种规则形态即调整性规则与管理性规则构成的偏正结构:前者表达了规范的目的,而后者则是规范目的实现的手段。目的与手段的分离所造成的必然后果是工具理性的法律现实主义,由此法律的规范性下降不可避免,此即法律自身的悖论所在。  相似文献   
302.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rategic rhetoric and philosophical conversation. It first tri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ophistical manipulation and valid strategic argumentation. In order to do that, the author tries to give a new meaning to the old Aristotelian tripartition between logos, ethos, and pathos. Then, he uses Chaim Perelman’s theory of argumentation to show that the standard of rationality in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 specific one. After having clarified the very concept of strategic argumentation, the author distinguishes it from the notion of philosophical conversation. He tries to show that if the latter is completely replaced by the former, the danger exists that victimization and morals “a la carte” will generate a defeat of critical thought.  相似文献   
303.
本文从坚持并且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劳动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劳动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提出《劳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劳动论》体现了作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是一本难得的诠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力作。  相似文献   
304.
"名录"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制度与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也正在建立之中。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度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尚未成为社会各群体普遍的制度要求。在实践中,"名录"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申遗"甚至变成了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这种经济理性只有转变为文化自觉,名录制度才能真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305.
本文通过人民法庭对发生在乡土社会中的一起民事相邻权纠纷处理过程的叙述,力图展示承办案件的人民法庭的法官在形成判决意见的过程中考量的各种因素、法官审判案件所追求的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所作的努力。透过对法官判决模式的界定与案件审理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为谁而作出判决的结论以及支持法官如此判决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306.
与其他启蒙时代思想家相比 ,孟德斯鸠接受了知识论思想传统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法律意识。他的法律见解建立在他的社会理论基础上 ,即法律本质上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所以 ,法律与社会存在密切关系 ,社会中某些因素的变化 ,则是法律变化的根源 ;法律变化也会引起社会变化。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社会和法律的性质 ,从而使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