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42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8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Scholar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re pay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how the Internet might help cure the civic disengagement of youth. This content analysis of a sample of 73 U.S.-based civic Web sites for youth introduce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Web sites' 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active communication for citizenship. We offer the first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extent to which a broad range of Web sites aim to develop young people's abilities to us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s a vehicle for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to engage with ICT as a policy domain that encompasses issues (such as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at shape the conditions for popular sovereignty online. The study finds low levels of interactive features (such as message boards) that allow young people to share editorial control by offering their own content. In addition, few sites employ active pedagogical techniques (such as simulations) that research suggests are most effective at developing civic knowledge, skills, and participation. We also find little attention to ICT policy issues, which could engage budding citizens in debates over the formative conditions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e conclude with suggestions for civic Web site designers and hypotheses for user studies to test.  相似文献   
232.
Peter Gross 《政治交往》2013,30(1):117-119
In the fall of 1994 a nonpartisan and nonprofit voter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Project Vote Smart-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 education project for "atrisk" voter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The Project Vote Smart (PVS) effort was a systematic attempt to provide typically nonvoting groups both information and incen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November general elect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the receipt of PVS materials did not directl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voting or election interest. However, the receipt of PVS materials did make voters feel better about the resources they had to bring to bear on electoral choices.  相似文献   
233.
Jin J  Li B  Jiao BG  Fu J  Huang H  Song Y  Peng QY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7,23(2):84-85,89,F0002
目的 分析不同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磷酸果糖激酶-2(PFK-2)含量的变化.方法 大鼠105只随机分为三组,以不同方式(失血、窒息、断颈)处死.分别于死后0、1、2、4、8、12和24h取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PFK-2变化.结果 三组不同死亡原因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规律性减弱趋势.结论 大鼠肝脏组织内PFK-2的变化可以反映死亡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34.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The Sarbanes Oxley Act)是美国资本市场对在美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新要求,涉及内部控制、审计和会计等方面,体现了加强公司内控和对公众责任落实的方向,将会对我国企业赴美上市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该法案的数项条款的规定使我国企业以正式挂牌的方式于近期赴美上市遇到了较大的执行障碍;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快从业务流程到技术架构的一系列变革,保证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作用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235.
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从观念、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提高,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36.
专题教学是党校主体班教学的重要形式,而探索主体班专题教学的规律是党校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也是每一位党校教师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实践中,党校教师要讲好主体班专题课,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找准切入点,选择合适的专题;二是合理设计,科学安排专题内容;三是精心准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37.
隐性民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使大学生接受并践行民主理念、形成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人格的必要途径。高校进行隐性民主教育,管理部门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践行民主管理;教师应以自身言行,向广大学生示范民主平等的理念;同时,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38.
30年来,宪法学研究在叙述话语、文献引注、认知模式等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在宪政理念、违宪审查、宪法司法化等研究内容领域也赢取了成就。遗憾的是,宪法学者们对修宪主体的人员构成、修宪内容的严肃性、宪法与政党、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39.
论法的本质内容与本质形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道晖 《法律科学》2006,24(3):3-12
法的本质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自由、权利与权力这三元或三维要素的统一体,它们是法的核心内容、基石范畴;而法的本质内容是有其形式的,即法的内部结构特征,这种形式也属于本质范畴,它包括法的规范性及其普适性;法的义务性;法的权威性;法的程序性与可诉性;等等。它区别于法的一般外在形式,如法的公开性、统一性、法的时空规限性、法的位阶与种类的多样性,等等。  相似文献   
240.
杨清望 《法律科学》2012,(4):99-111
公共服务内容及其体系的界定是进行公共服务立法的前提,而公共服务的不同意义层次决定了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及体系。按照服务的对象来分,其意义主要有个人意义、社会意义和变迁意义三个方面。它们分别决定公共服务内容,其体系涵盖基础性公共服务、调适性公共服务和演化性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涵盖有具体内容和制度要求;并重构了一个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明晰了公共服务的功能、使命和立法要求。因此,深入回答了公共服务立法的内容体系如何构建,公共服务供给增加与社会持续发展,公共服务职能如何可以和可能统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政府职能等一些理论和实践难题,以为我国的公共服务立法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