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62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目的:了解劳动教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象:四川省各级公安机关以及社区矫正的试点城市。结论:现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仍然十分严峻,违法犯罪十分突出;劳动教养是对《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补充,弥补了前两种法律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方面的不足;社区矫正的推广适用应当审慎有序。  相似文献   
692.
本文揭示了劳动教养的性质为行政处罚.同时指出劳动教养的执行已与《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相违背,并且由于其在期限、程序等方面存在弊端,为其重新立法己无必要。  相似文献   
693.
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须切实采取五项措施,严格五个要求,牢牢抓住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694.
21世纪 ,日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给工会运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和条件 ,工会面临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下功夫研究面临的问题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采取对策以适应各种变化的需要 ,已成为日本各级工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695.
中国和瑞典劳动合同期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期限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劳动关系基本现状,体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价值。我国劳动立法对劳动合同期限的笼统规定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不利于培养熟练技术工人阶层,进而影响我国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短期劳动合同的弊端日见凸现,劳动合同期限已成为劳动合同立法的焦点问题。通过与劳动关系比较稳定的瑞典劳动合同比较研究,提出对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期限的完善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6.
北京近代以来多是中国政治中心,所以和其他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相比妓女数量较少,采取断然禁娼不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动荡,故新中国建立之初北京一夜之间封闭了全市所有的妓院,并对妓女进行集中收容、教育、改造和安置。这一方式被称为“北京方式”。北京市封闭妓院、改造妓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教育方式、区别对待妓院经管人员与普通妓女、社会动员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97.
网上侦查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侦查机关应对多元化刑事犯罪形势的必由之路.网上侦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原理依据:信息论原理、系统论原理和物质交换原理.以原理的方法论为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相似文献   
698.
周思泉 《桂海论丛》2005,21(2):57-5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地理解科学人才观,明确树立人才观的大背景,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相似文献   
699.
矫正项目的出现与发展源自于监禁教育刑思想。作为监狱系统专门用来实现罪犯某个具体矫正目标的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或课程,矫正项目在罪犯的教育改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矫正项目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多学科性、规范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是教育改造罪犯比较先进的一种新型手段和有效载体,对于创新教育改造具有重大借鉴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0.
This review paper seeks to explore some of the reasons wh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for male perpetrat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appear to be less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cidivism than programs for other offender groups.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the model of systems response to domestic violence has predominated at the inter-agency level, further consideration might be given to way in which men’s intervention groups are both designed and delive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gram logic of men’s domestic violence programs is rarely articulated leading to low levels of program integrity, and that one way to further improve program effectiveness is to incorporate some of the approaches evident in more general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s and from what is know about good practice in general about offender rehabilitation.
Andrew Day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