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63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bstract

The Subaltern Studies Collective inaugurated an important point of departure in Indian historiography and social sciences by demanding that attention be directed to subalterns (a term adapted from Gramsci’s Prison Notebooks) as makers of their own destinies. Their scholarship raises three issue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first of these relates to the empirical observation about subaltern resistance to elites. The second pertains to the analytical dichotomy between elite and subaltern modes of conducting politics. The third centres on the valorisation of a putatively coherent fragment that seeks autonomy from the totality of the stat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with the perspective advanced by the subaltern studies scholars stems from their implicit assumption that utopian ideals centred on reclaiming dignity and asserting social equality are necessarily derivative of European Enlightenment ideals.  相似文献   
82.
劳动教养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违法犯罪人员。然而,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立法等诸方面都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完善劳动教养立法,使劳动教养有法可依,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A new migration pessimism argues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migration for migrant households may not justify the social cos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test of this argument based on the author's survey of 304 households in Jerez municipio (municipality), Zacatecas, Mexico, in 2009.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tive households (those with at least one migrant abroad) perceived their economic situation to have improved more, but both their social cohesion and their happiness to be less than those of non‐active households. Social cohesion (family unity and maintenance of values) is shown to be pivotal in the happiness differential enjoyed by the non‐active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84.
传媒业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需要大批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优秀传媒人才投身其中。探讨与现代传媒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新模式,对于加快宁夏传媒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提升宁夏文化软实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mergent racialisation of Peruvian migrants as one element conditioning the labour segregation that characterises Peruvian insertion in Chile. We understand racialisation as a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categories in which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ctors participate, and whose expression is demonstrated by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equality that affects the racialised group. We tackle the articulation of racial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 actors, both Chilean employers and Peruvian migrant workers, to suggest that the attribution of naturalised characteristics to migrants is related to segregation, mobility, and specific trajectories in the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86.
2000年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集中在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坚持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在研究和探讨中,见仁见智,推动了对相关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7.
从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方面看,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源流体现在主要依靠当事人自觉履行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人民调解协议、部分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探索、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立法确立等。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现行规定及其适用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增加申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主体、理顺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管辖法院的规定、确定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方式、明确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后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继续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相似文献   
88.
市场化和现代化不断在全球渗透、扩张,工具理性主义、世俗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挤压着幸福生活的空间。我国幸福度的提升遭遇了很多隐忧,越来越陷于物化和利益私我化泥潭的民众,享受着几何级数递增的丰硕物质财富,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挖掘和坚守儒学幸福思想,有利于构建一种超越物欲、物役、“GDP崇拜”的当前幸福观,形成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理念。引领人们实现更美好、更尊严的可持续性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9.
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多年来双方通过劳务合作各自受益很多。目前两国形势发生变化,俄罗斯对移民政策进行大幅调整,而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劳务合作企业举步维艰,这些新变化对未来中俄劳务合作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0.
现有的法主体理论注重从外延来界定法的主体,这必然会导致法主体的缺损。法主体的认知逻辑可以是:先从本质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内涵,再从现象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外延,法主体的外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经济法主体研究在遵循上述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可追问并扬弃经济法的本体论,立足于解析生产方式的变更所导致的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抽象出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增量利益关系。增量利益源于剩余劳动的创造,可将劳动力权人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内涵,而将自然人和自然人的组合作为经济法主体外延,并进一步对企业、国家、社会中间层等自然人组合的经济法主体属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