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3篇
  免费   140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178篇
世界政治   1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9篇
法律   1161篇
中国共产党   295篇
中国政治   491篇
政治理论   428篇
综合类   10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Forensic anthropology has long been criticized for its lack of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scientific founda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problem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eory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high-level, middle-range, and low-level) and the relevance of various theoretical concepts (taphonomic, agency, behavioral archaeology, nonlinear systems, and methodological theorie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rensic contexts.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ories to a case study involving the search for the WWII Goettge Patrol illustrat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these theories offer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rensic events as the end product of an often complex se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behavioral interactions and choices. It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ase studies in theory building and hypothesis test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oes indeed currently exist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however, a recognition and broader implementation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ical) theory is warranted and will further define forensic anthropology as a scientific endeavor.  相似文献   
992.
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感到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本文认为,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系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学者.受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影响,并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直接启发下,他致力于在二战后的英美世界继续从事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重建这一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使命.基于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财产关系理论”,引发了著名的关于社会形态过渡(主要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布伦纳之争”,并由此重新开启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维度,按照他自己或者英美世界通行的说法,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历史理论的经济学视角.  相似文献   
994.
康德的刑罚论和黑格尔的刑罚论分别表达了他们的刑法思想。康德和黑格尔的刑罚论以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报应为理论主线,其理论精髓仍然有益于当今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995.
主观博弈论视角下的两岸政治互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主观博弈论的视角指出两岸的政治互信就是我们在互为"他者"的情境下,互相理解,然后形成共同理解。通过对政治互信演进轨迹的历史分析,梳理出政治互信的逻辑起点、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机制。最后对增进政治互信提出一种现实建构,即一种公共秩序和集体行动逻辑的达成,以及制度创新和文化实践的促动。  相似文献   
996.
新形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开展以"民主开放,求实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改革主要内容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坚守主阵地,创新教学内容;重视能力训练,创新方法手段等;在教学创新中,应着重把握几对辩证关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效率价值和效果价值,而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价值实现却受到许多限制。为此,需要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的类型化、调解人员的专业化、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调解组织的协调性、调解协议的效力性等五方面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理论构建,从而使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998.
刘启春 《桂海论丛》2011,27(2):32-3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部署了新的实践。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理论形成的基本脉络,归纳了其基本内容,概括了其基本特征,总结了其基本经验,为我们学习和领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理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拨乱反正到制度、理论创新的持续探索,初步形成了指引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本文通过透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历程,勾勒了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战略思考及内在动力不足。文章并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共产党自“二大”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学说,创立了民主立国思想。主要包括民主建国论,代表式的民主体制和自治性的民主治理结构的构想,以及民主立国的原则与框架的创设等。这些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天。它仍有重要的政治导向意义,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