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46篇
中国共产党   342篇
中国政治   415篇
政治理论   136篇
综合类   8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代社会,犯罪数量持续高发,犯罪类型不断衍生,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活动方式不断变化,给侦查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果仍然以“人证为主”的侦查模式作为侦查工作的主导模式,必然导致侦查成本成倍增加,破案率大幅下降。侦查模式由“人证”向“物证”的转变势在必行。在实现刑事侦查模式的转化中,现代科学技术在实现现代“物证”的司法证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客观、及时地提供科学证据,在未来的司法活动中将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82.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校园的和谐建设至关重要。当前,我们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重点加强就业教育,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4.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全面掌握其科学内涵,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宽广眼光观察世界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时代精神的科学反映,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87.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以改革精神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要强化改革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强化全局和时代意识,不断增强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强化服务和公仆意识,促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要强化民主和群众意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程度;要强化法制和规则意识,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8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和人的智力在生产中的作用与以往根本不同,使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今天的现实。这些变化为我们今天的实践提出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时代特点,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9.
文章对“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以德治国”思想的内涵 ,以及如何实施“以德治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0.
赵永富 《桂海论丛》2002,18(4):80-8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各种崇高精神的最新提炼和升华 ,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构筑全社会的精神支柱 ,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吸收现代科学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化 ,培育体现时代要求的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