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在侦查实践中,仍有一些侦查人员证据意识不强,具体表现有重言词证据轻现场取证,重破案结果轻处理结果,证据本身的收集、保管存在缺陷,证据之间缺乏关联性等。针对这种状况,侦查人员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势在必行,要转变传统的办案观念,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要注重证据的合法性,要规范证据的收集与保管,要加强检察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282.
罪感意识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罪感”是宗教意识,又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道德要求;莎士比亚把“罪感”的描述作为揭示人物深层心理的重要手段。在他的笔下,教士是不知悔罪的犯罪者,反映了作者对教会人员的彻底失望;国王形象则复杂得多,他们大多怀有罪感,精神沉重,走着艰难的“完善之路”。对教士和国王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教会、王权及理想人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8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先进的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84.
我国治安行政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原则,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拥护。然而,近年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在现实治安行政执法中遭遇尴尬,原则的理论阐释存在误区和现有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是问题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系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十分必要,以和谐法治理念完善法律制度、构建科学理论、指导管理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85.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286.
叶方兴 《青年论坛》2008,(6):101-104
哈特、富勒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尽管他们各自的观点打上其相应学派的烙印,从而呈现出差异性,但彼此的理论背后潜含着对这一命题的共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7.
蛋壳是漆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媒材,对它的利用,更增强了漆艺术的巨大感染力与丰富性。正基于此,本文由蛋壳在漆画创作中的问题切入,逐一论述了其历史背景、物理属性、创作过程中的物化选择、以及艺术构想与技法等问题,由浅入深,论据与论理和谐统一,翔实周密,较好达到了文章所要阐明的论题。  相似文献   
288.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简称马华作家)在族群政治浓烈的氛围中所衍生出来的忧患意识。马华作家对文化传承及身份认同问题一向极为敏感,大部分的马华作家都摆不开政治议题的纠缠。在敏感的政治论辩及维护中华文化的浪声中,马华作家如何调适内心中的不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危机作出什么反应?如何面对马来霸权文化?  相似文献   
289.
高等教育学习者的学校归属感培养与图书馆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学生学业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增大,负面效果会加重.基于图书馆资源所拥有的特质,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作为媒介,整合图书馆与继续教育学院人力资源,利用图书馆平台传播校园文化,形成现实班集体与虚拟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图书馆开设综合信息检索课程,利用图书馆平台实施远程课程教学等,以培养学生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