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6篇
  免费   251篇
各国政治   276篇
工人农民   358篇
世界政治   2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9篇
法律   1678篇
中国共产党   417篇
中国政治   1024篇
政治理论   849篇
综合类   20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justice.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subordinates’ reactions to new and old supervisors, and we argue that in evaluating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supervisors, subordinates may rely on prior fair or unfair experiences as temporal frames of reference. We further propose that a result of these frames of reference may be that previous fairness experiences have a bigger impact on subordinates’ reactions to subsequent neutral communications when an old rather than when a new supervisor is the source of that communication. Findings of two empirical studies indeed show that subordinates who had had fair experiences with a particular supervisor reacted more positively toward subsequent neutral messages when the communication was coming from the old supervisor rather than from the new supervisor. Subordinates who had had unfair experiences, however, reacted more negatively toward the communication when the source was the old rather than the new supervisor. Some evidence was also found for contrast effects such that people who react to a new supervisor may react more positively with the neutral demand from this authority figure when they have earlier experienced unfair as opposed to fair treatment by a different supervisory agent. These findings were obtained on subordinat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pervisors’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supervisor. Finally,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882.
In this analysis I argue for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n social change of the internal logic of formal justice. Institutionally, oppositional ideas that challenge the legitimacy of a hegemonic system emerge in “safe spaces” that subordinate groups create within a culture dominated by hegemonic ideas. The oppositional ideas derive in part from an existing informal culture of opposition, access to repertories of contention, and favorable openings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addition, however, these ideas are often propelled independently by the logic of formal justice, in which, when the reasons for separate treatment have been discredited, equality is the default option.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is logic and suggests that it spreads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organized activist” variation and “everyday activist” selection.  相似文献   
883.
杜宇 《法律科学》2005,23(6):55-61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排除行为之实质违法性.这不但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而且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不仅有利于以收缩的实质理性对抗扩张的形式理性,而且也应合了"社会相当性理论"和"社会危害性理论"--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一般基础和实质违法性判断之根本标准.甚至,习惯法的引入,还将有力地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社会相当性"与"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的横向理解和空间理解.  相似文献   
884.
以李宗仁等为核心的新桂系在广西主政期间,为维护其在广西的政治统治,扩充地盘,增强实力,以图缓和境内阶级、民族矛盾,围绕着军事,有组织、有系统地带动了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使广西一度成为受全国瞩目的“模范省”。在此过程中,新桂系取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精神而创立的“三自”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纲领性作用。而其中,源自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自治”法律思想对于研究旧中国近现代“地方自治”思想的演变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85.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施行中,医保定点医院未征得患者同意使用自费药的行为构成对患者的一般侵权或侵权违约的竞合;针对医患双方实质地位的不平等,应运用民法及有关社会法的“倾斜保护”理论处理自费药纠纷且应授权执法者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决定医患双方间如何分担自费药费用,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追求及维护医保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86.
竺效 《法律科学》2005,23(2):61-65
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在法学体系研究中,所使用的"社会法"语词可以归类为狭义、中义、广义和泛义四种.我国法律体系中也使用了中义社会法的概念.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存在着辩证关系.为了在社会法研究中解除困惑、方便使用,建议将这些相关语词统一为"社会保障法"、"社会法"、"社会法域"和"社会中的法".  相似文献   
887.
黄家亮 《思想战线》2005,31(5):89-93
社会歧视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从社会心理学看,这是由社会偏见这样一种不公正的、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导致的,属于一种刻板印象.但社会偏见并不一定导致社会歧视,实现这种转变与被歧视者自身力量相对弱小、"谈判力"不足相关.要减少或消除社会歧视,一方面必须壮大被歧视者的力量,增强其"谈判力",阻止已有的偏见向歧视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被歧视者的努力,加强沟通来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并防止新的刻板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888.
迁移创业型家族企业:对存在的和生成的社会资本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焦 《思想战线》2005,31(1):36-45
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在迁移创业型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亲缘网络是"先赋性"的社会资本,商业关系上的"结构洞"是"获得性"的社会资本。家族企业在发展中会面临信任、规范管理及发展规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89.
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社会工作关系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前线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实务对象的角度分析,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冲突与限制。中国文化处境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是多重和多种关系的融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教育者必须在策略、内容、实践等环节进行调适,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建构本土化的关系模式和知识,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0.
社会管理创新是在法治社会的视野内的社会创新。用宪政思维、创新精神去建设法治体制、更新法治观念、完善法律制度、确立法律规则,才能实现法治建设的历史使命。思考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思维与路径,提出公信力在公权机关解决纠纷机制中的价值问题,权威性在当前调解机制中的定位与价值问题。旨在指出社会管理活动的管与理之分离的现象,提出理是管之本、管是理之术,以理为重的服务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追求和目的;应当厘清社会管理创新中“管”和“理”的价值位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