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3篇
  免费   227篇
各国政治   276篇
工人农民   358篇
世界政治   2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9篇
法律   1679篇
中国共产党   417篇
中国政治   1026篇
政治理论   849篇
综合类   20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962.
963.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公共管理的重大议题,但当前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举措过于碎片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其次,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再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治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第四,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64.
以跨部门的复合治理方式取代碎片化的单一治理方式已成为公共事务治道变革的主要趋向。社会复合主体作为杭州首创的公共事务新型治理载体,因其良好的治理绩效而受到国内学界的较大关注。本文基于复合治理理论诠释了社会复合主体的生成及其意义,对杭州运河综保工程的复合治理实践进行个案剖析,并在反思个案运行困境的基础上,对社会复合主体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走势作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65.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持续的行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后工业化要求的治理体系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是对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关系进行反思的一个结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视理论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构建新型的、合作型信任关系达致合作治理,使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走向全民健康保险: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医保的时代,但医疗保障体系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其内部的若干制度安排之间出现了不协调。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转型,转型的重点和方向是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现行分散化、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造为集中化、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即全民健康保险。推进全民健保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体现,具有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效。从短期来看,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可持续的减税计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长远来看,全民健保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必将为中国福利国家的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7.
高校内部自治规则本身的合法性问题引发了高校治理的合法性危机。传统的行政法研究进路虽解决了高等学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必要性问题,但对高校自治规则本身合法性问题的回避,使其无法在最终意义上为高校依法善治开出一剂良药。相较之下,软法则为高校自治规则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一方面,以开放、参与和协商为特征的软法机制与高校自治的精神在本质上相契合;另一方面,软法规范需置于宪法和相关硬法的约束之下,则又可以防止高校自治脱离国家法,背离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9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深化期和攻坚期,公众民意表达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诉求不断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为多元化、差异化和群体化等新特点。在面对公众民意表达时,政府与公众应在公共理性的框架内,寻求理性和有序的解决途径。为提升公众民意表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营造党委、政府、社会和公众理性互动的社会管理环境,创新发展治理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断拓宽政府主导的规范高效、理性有序的社会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969.
The dominant explanation of public attitudes vis‐à‐vis economic globalisation focuses on re‐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factor endowments and government‐sponsored safety nets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The empir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theoretical arguments is that in advanced economies, on which this article focuses, individuals endowed with less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will b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income losses. Hence they will oppose economic openness unless they are compensated by the government. It is argued here that including social capital in the analysis can fill two gaps in explanations relying on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First, generalised trust – one key aspect of social capital – constitutes a personal endowment alongside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Second,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 another key aspect of social capital – can be regarded as a nongovernmental social safety net that can compensate for endowment‐related disadvantages of individuals. Both aspects of social capital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for distinct reasons, to more positive views on economic openness. The empirical testing relies on survey data for two countrie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both coun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neralised trust has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public opinion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whereas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has no effect.  相似文献   
97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律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律师的政治职责和职业使命使其在处理社会矛盾的工作中应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我国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发挥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需要从健全制度、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高自身素养、发挥律师职业优势等方面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