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2篇
  免费   277篇
各国政治   316篇
工人农民   362篇
世界政治   2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1篇
法律   1661篇
中国共产党   439篇
中国政治   1103篇
政治理论   924篇
综合类   20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统一,是被经验证明正确的党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过程即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两个层面。政治动员是群众路线实践的政治基础,政治整合是群众路实践的政治目标,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过程共同推动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实践。为推动群众路线实践的丰富发展,关键在于群众路线中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在党的执政水平、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实践的路径拓宽和道德规范及意识形态的构建这些方面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对社会的综合治理。这引发了学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的相关思考。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治理手段,虽然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常规国家治理方式,但却在中西方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因素入手,考察文化引发治理困境、促进治理转型、达成治理优化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993.
99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大规模的对内开放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双重含义。在一系列影响和扭曲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的因素中,真正有可能发生系统性作用的只有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行政壁垒。因此限制地方政府参与市场竞争的功能、范围、边界和程度,破除行政壁垒,是实现地区间竞相开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措施。为实现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从具体的项目合作开始做起,避免在范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抽象议论;要把企业作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要选择合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要把产业集群升级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要从注重产业政策转向注重竞争政策;要鼓励区域内企业的收购兼并动,以及发挥上海自由贸易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制度功能超载和法律权能缺失并存。相关法律和政策为了同时满足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多样性诉求,赋予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政治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涵盖面极为广泛的多种制度功能。不同制度功能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各异,导致相互之间的结构性冲突难以避免,由此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内部的结构性紧张局面,也使得功能超载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实体法、程序法和特别法意义上的具体法律权能缺位严重,对权利主体的保护效能明显不足,反过来又大大制约了其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变革的目标就是要在纯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作为独立物权的各项法律权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打造成具有确定法律含义和健全权能体系的民事权利。这种功能转型和权能实现不仅是还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独立物权属性的客观基础,也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96.
李学成 《行政与法》2014,(6):123-128,F0003
公司社会责任不能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从法律层面或法学学科方面研究公司社会责任应立足于法律化的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公司社会责任可划分为广义的公司社会责任和狭义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基本的社会责任和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公司社会责任应在公司法上实现体系化.即公司法总则设置针对所有公司的社会责任条款,公司法分则设置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条款。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概念金字塔对法律价值的问题史进行梳理是研究法律价值的传统进路。然而,法律是一种实践性的存在,对法律价值的认识应跳出"主体-客体"的研究范式。对法律价值的检讨可以基于自由要素展开。首先,从个体自由出发检讨个人主义在法律价值问题上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过程。其次,追问社会契约论视角下国家共同体建构问题是证明个人自由的实效性,以及检验共同体正当性的可行路径。而法律价值如何涵摄人权价值是探讨个体自由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998.
In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Women's work in changing labour markets’, we argue that a combination of digital advances, notably the digitization of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level data, the creation of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occup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models allowing for contextually informed analysis, has brought us to the brink of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women's work. Census and vital registration data contain more information on occupations of women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igitized sources they allow one to assess the possible under-registration of women's work, as illustrated by some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Other contributions show how standardizing occup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s allows for temporal and regional comparisons of women's work and makes it feasible to study how community o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that work. None of these developments – large-scale digitization of individual-level data, standardization of occupational titles and measures of stratification, and contextually informed analyses – is completely new; in some cases they are actually rooted in a venerable research tradition. However, in combination they might well constitute a cascade in the history of working women.  相似文献   
999.
The possibility to assess psychopathy through self-report is debated, amongst others, because psychopathic individuals may deliberately underreport psychopathic features (fake good). Meta-analytic research has shown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faking good and self-reported psychopathy, possibly indicating that faking good lowered psychopathy scores (response bias). Low faking good scores, could, however, also reflect true variance in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to the extent that it reflects a disregard of social conventions. Through a secondary analysis (n = 675), we show that controlling for faking good significantly weakens, rather than strengthen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sychopathy scores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lcohol and drug abuse, indirect aggression, and delinquency).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faking good and self-reported psychopathy reflects true variance in psychopathy personality (i.e. low social desirability), not a response bias.  相似文献   
1000.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基本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从立法的层面看,由于立法的粗疏,对于非法证据的概念不详,范围不清,必然会造成法律适用的不统一;非法证据排除主体的多元化,看似严密了法网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设计缺乏必要的救济程序,又会使权利享有者陷入维权的尴尬;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只具有形式上的价值,对于非法取证的证明无实质意义.从法社会学角度看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流水线式的诉讼模式,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根深蒂固,维稳压倒一切的公共政策等挤压了该制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