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0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一般认为,对于一门学术型学科而言,一套方法的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在德国,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学术型学科。作为被称之为"法学"(字面意思是法律"科学",更确切地说是有关法律的学问)的研究对象,法律以具有一套专门的法学方法论为其特征。在德国大学法学院中,法学方法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讲授科目,且围绕这门课程有大量的法学文献。这些文献所讨论的是德国法律人如何(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如何)开展法律工作。德语文献相关讨论中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概念上区分"法律解释"与"法的续造"。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制定法解释的各种相关要素、先决条件、不同层级,以及法的续造的合法性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意识到,对于德国法方法论的讨论是在不同的政治发展历程下展开的。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五个一般性话题展开对方法论的讨论:第一,德国、瑞士以及奥地利在方法论上的共性;第二,方法论讨论的规范特征;第三,不同法律领域中所出现的方法论上的差异;第四,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第五,德国所讨论问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2.
Legislators are thought to delegate policymaking authority to administrative actors either to avoid blame for controversial policy or to secure policy outcomes. This study tests these competing perspectives and establishes that public attention to policymaking is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the extent to which significant United States statutes delegate authority to the executive branch. Consistent with the policy‐concerns perspective, by one calculation statutes dealing with high‐attention issues entail 48 percent fewer delegating provisions than statutes dealing with low‐attention issues – a far stronger relationship than is typically found in the delegation literature. As per the blame‐avoidance perspective, a number of additional analyses yiel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fears about future public attention motivate statutory delegation if legislative conflict is sufficiently great. Overall, howev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nflict typically is not sufficiently great and that legislators are generally more inclined to limit statutory delegation when the public is paying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23.
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为了使作为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家责任说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宜对国家责任说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推理和择取。结合社会契约理论,应以有限国家责任说和社会保险说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4.
以成本理论分析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价值。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未意识到自身亦是社会成本之一种,政府应从无所不管、大包大揽的全能型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型、治理型政府。另外构建通过民事追偿增加群体性事件违法成本的法律制度,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5.
给予和收受坐牢补偿费是对法律秩序和司法制度的挑战和冲击。它削弱了刑罚威慑力和司法公信力;作为一种新的腐败动向,它降低贪官腐败成本,影响整个惩贪治腐进程;它助长了行业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混淆了正义标准。基于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坐牢补偿费的期权腐败、继续犯罪、补偿赠与等法律定性问题,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事前反腐机制,加强对行贿人的打击力度及惩治力度,完善行贿罪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6.
人身死亡损害赔偿关系到受害人生命权的体现和间接受害人财产权和精神损害请求权的实现。合理的赔偿制度是实现受害人权利的基础。中国人身死亡损害赔偿立法应反映法律公平公正价值,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7.
我国设置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纠正错案,弱化错案的消极影响,然而事实证明,依靠申诉启动再审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司法机关自主纠错的动力受限、司法人员主动纠错的内在症结导致审判监督程序四种救济途径在纠错方面的整体性失灵,引发错案纠正呈现为一种偶然性的现实,违背立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128.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问题,因而给审判实践带来一定困难。文章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入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一分析,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施行之初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利,但现在的不完善已经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不能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甚至影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正确行使。本文对国家赔偿法划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部分,并对它们的现状作简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坚持个别情况下例外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思路,充分考虑现实意义和合理性,在必要的领域逐步构建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