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0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8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近些年我国在耕地征收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有关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因此,严格限制耕地征收权限范围,完善耕地征收中的程序、补偿等制度,对于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浅谈国家赔偿费用支付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晓旭 《行政与法》2004,(4):101-103
近年来,对于国家赔偿费用支付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指出了改变现有国家赔偿费用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采用统一的赔偿金支付方式和利用中介组织支付、管理国家赔偿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3.
被害人补偿制度在中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而与我国紧邻的日本该制度发展得已相当完善,考察其在该方面的制度建构、理论探讨的社会背景、立法考量以及制度定位,有助于把握其中精要,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5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行政补偿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作为理论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成果,该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缓解森林生态功能衰退和解决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尴尬状况是该制度提出的现实基础,而对财产权的保护和“公平负担原则”则是该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5.
保险合同究竟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保险费未按约定交付,产生何种法律效果,在立法、理论、保险实务和审判实务中是一个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应视保险合同为诺成合同,并以此为基础来理清财产保险合同理论和实务中关于保险费交付问题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56.
《国家赔偿法》开辟了国家救济的新途径,对国家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设置了有效制约机制。本文对审判实践中涉及《国家赔偿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着重阐述了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原则、范围及确认依据。  相似文献   
157.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以强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行为.我国的行政征收补偿程序主要分为土地征收补偿和城市房屋征收补偿.但目前我国的行政征收补偿程序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征收目的不明确,征收程序启动较随意化,征收补偿缺乏统一而明确的程序规则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8.
目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受害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救助。为此,笔者以辽宁省某市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交通事故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审判的视角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关注,对进一步搞好涉及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59.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存在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费用计算不科学、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助途径单一等问题,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安置。  相似文献   
160.
The dominant explanation of public attitudes vis‐à‐vis economic globalisation focuses on re‐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factor endowments and government‐sponsored safety nets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The empir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theoretical arguments is that in advanced economies, on which this article focuses, individuals endowed with less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will b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income losses. Hence they will oppose economic openness unless they are compensated by the government. It is argued here that including social capital in the analysis can fill two gaps in explanations relying on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First, generalised trust – one key aspect of social capital – constitutes a personal endowment alongside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Second,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 another key aspect of social capital – can be regarded as a nongovernmental social safety net that can compensate for endowment‐related disadvantages of individuals. Both aspects of social capital are expected to contribute, for distinct reasons, to more positive views on economic openness. The empirical testing relies on survey data for two countrie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both coun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eneralised trust has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public opinion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whereas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has no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