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文件检验中主观思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件检验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对鉴定人的主观思维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如何运用主观思维,是否掌握运用主观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鉴定结论的准确性。鉴定人要想在鉴定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灵活运用主观思维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42.
美国刑法上的警察圈套是一种合法的辩护理由,被告人如果因为警察的诱惑行为而实施了犯罪,可以以此进行辩护。美国刑法上警察圈套构成要件有主体、行为和主观三个条件,并有其一套认定标准。根据美国关于警察圈套的有关规定,我国刑事法上的警察圈套的完善应当包括明文规定刑事责任,明确警察辩护理由的适用标准,以及在司法上规定侦查人员应该出庭接受质证,在立法上确立有限度的警察圈套无罪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243.
"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体观的发展,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观念的回应,同时吸收了国际人权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以人为本"方针的主体观涵盖了所有的人,是对基本人权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从观念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从制度层面上看,"以人为本"方针主体观的实现还有赖于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4.
现代贝叶斯主义概率论把主体对事件或命题的信念解释为一个人的主观置信度,其主要目的是将信念变成可量度的或可操作的。通过对主观置信度的合理性与客观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共同体形成主体间性置信度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即共同的目标与流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5.
方新军 《法学研究》2007,29(4):69-95
权利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与个人主义观念的兴起紧密相关。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中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权利概念。斯多亚哲学和基督教理论中所蕴含的个人主义观念还不足以导致权利概念的出现。十二世纪出现了世俗个人主义和权利概念的萌芽。十四世纪出现了对拉丁文ius的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的双重理解。四个世纪之后,康德的哲学理论为上述理解提供了完美的说明。当世俗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成为权利概念的理论基础的时候,也就是现代权利概念诞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246.
阎朝秀 《河北法学》2006,24(12):152-159
证明责任解决的是当事人对哪些事实应当举证证明,否则承担败诉风险.司法认知解决的是哪些事实不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而由法官直接确认.在证据法学中,人们往往热衷于从证明对象的角度来把握哪些事实应该由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而鲜有从司法认知的角度来把握证明责任的承担.如果从司法认知的角度来把握证明责任,那么司法认知影响证明责任的分配.但是司法认知只影响主观证明责任的分配,而与客观证明责任没有实质的关联.  相似文献   
247.
以往对法律解释的理解基本上是界定在有权解释的立场上,而很少谈论尤其是承认法官解释。法律解释的转向即法律解释从机关解释向法官解释的转型,使得我们认识到法官解释的重要性。恰恰是法官解释的存在,使得法律所承载的社会正义观念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48.
浅论女性话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女性话语是女性意识的反映,标志着女性对男性传统话语霸权的反抗与反拨,而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对自身作为一个相对于男性的群体、对自身所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识.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强调女性主体性,不仅要改变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关系,而且要改变女性对于国家的从属关系.女性话语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249.
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或"全球化图景"。这一开放的"全球化观"的建构,为中国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审查和决策提供一种认识论上的可能通道,而要真正建构中国与全球化在本体论上可能关系,我们有必要在本体论层面上引入"全球治理"的问题,并追问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中国究竟根据什么样的中国理想图景或世界理想图景去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进程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0.
世界历史的经济政治形势、战争与革命的经济政治形势、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形势促使了马克思的国际主义产生、发展、创新。在推动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产生、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中,不同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内部动力、国际共运中心的转移是现实条件、阶级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的互动是客观因素、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偏重不同是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