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罗飞云 《法律科学》2011,(5):161-171
考察司法实践中再审新证据的运行特点和基本样态,可以发现我国法院对再审新证据比较宽容的总体现状。以新证据启动再审,有利于在发现真实的基础上实现实体公正,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在一定限度内把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我国目前严格限定再审新证据的种类还缺乏现实基础,但也不能过于放宽再审新证据的范围,再审新证据的认定与运用必须在既判力与实体公正之间进行权衡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2.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21世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应具有严格的形式合理性。对法治形式合理性研究的本质就是研究法治向理性迈进的过程。法治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差异在于不涉及人的主观偏好和主观性评价,与人的主观性分离,是一种客观的合理性。鉴于此,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对构建我国法治社会中确保司法公正、反对专制特权、维护实体权利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依法办事理念作为法治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所在,应当受到认真对待,在解释学的阐述下,其将展现出全新的、非简单化的意蕴。在严格依法办事的主体上,应在执法者、司法者之外增加公民与其他社会主体,并坚持一种“交互主体性”的法律实施观。在严格依法办事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严格规则主义与法律解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并创新法律实施机制。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对象上,应处理好“恶法”实施问题及法律体系与体系外规范的关系,并开展依法治法、法典化运动,重点解决有法难依问题。严格依法办事的良性运作需要我们在法治现实主义的引导下,坚持良法之治,走一条“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4.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substantive represent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SRDP) in legislative settings; in other words, addressing disabled people's needs and concerns in policy and lawmaking. Mixed methods analysis of post-1940 Acts of the UK Parliament, backbench MPs' use of early day motions (EDMs) and written parliamentary questions (WPQs) reveals long-standing institutional ableism. This is the situation whereby systemic practices disadvantage individuals based on their abilities. Inter alia, the findings show that although recent years have seen some progress, there remain significant party differences in the prioritisation of the SRDP – with gain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parties of the left, as evidenced in the data on lawmaking, and use of EDMs and WPQs. Importantly, the findings also support recent theorising on ‘claims-making’ by revealing the pivotal role played by ‘critical actors'. These are parliamentarians (disabled and, crucially, non-disabled) who, compared with their peer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influential in promoting the SRDP.  相似文献   
105.
严仁群 《法律科学》2010,28(3):30-39
在同一程序中就同一纠纷同时提起侵权之诉和合同之诉的起诉方式(重叠合并)广受排斥,然而实体法并不能为此提供依据。有侵权行为法建议稿中的责任竞合条文虽排斥这种起诉方式,但它们是自相矛盾的。从强化论证、法律具有不确定性、一次性解决纠纷等角度看,应准许甚至鼓励这种起诉方式。排斥重叠合并的深层原因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混同。可以在实体法中一并设立程序规范,但前提是已充分了解相关程序原理。  相似文献   
106.
试论自由刑的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刑因其客观具有的普遍性、人道性、社会性,决定了在人类社会打击犯罪的历史进程中,它将是人类刑罚发展的必然选择.剥夺罪犯自由的实质,是既剥夺了罪犯享受自由的程序权(即决定权),又限制了罪犯享受自由的实体权.科学促进自由刑的执行,关键应把握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7.
叶良芳 《法律科学》2008,1(1):88-94
在实行过限状态下,存在两个犯罪行为:基本行为和过限行为。基本行为的构成要件为:共犯关系、实行行为、实行故意;过限行为的构成要件为:行为主体的同一性、时空场域的密接性、主观犯意的超出性。实行过限的判定标准应当有不同的等级层次。在立法领域,应当坚持超出共同故意说,此为一般判定标准;在司法领域,应当坚持实质改变说,此为具体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8.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各自有其内涵和独立标准.程序的价值首先在于保证实体价值实现的工具性,此外它还具有独立性、终局性和增加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实体结果的可接受程度等价值.对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应当坚持并重理念,即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适宜的调整,保持动态的、辩证的平衡.二者不能有先后轻重之分,更不能搞程序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09.
谢新胜 《法律科学》2006,24(6):70-76
冲突法与实体法并存于民法典中,是未来我国冲突法的基本存在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在同一法典中协调两种不同性质法律的关系,值得思考。实际上,民法典中的冲突法即使与实体法具有相同的概念形式,其含义和范畴也大相径庭;冲突法以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为要旨,其规定的内容也必然较实体法广博;更重要的是,冲突法也并非与实体法是一种直线型的“上下位”关系,冲突规范可以由当事人的合意加以排除。  相似文献   
110.
恶法亦法理论萌芽于苏格拉底,形成于奥斯丁。如果说良法理论催生了实质法治,那么,恶法亦法理论则催生了近代形式法治。恶法亦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表现为:它有助于中国在法治初级阶段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法律难于实施的问题。归根结底,最根本的还是寄望以此解决中国法治的生根问题。有鉴于此,法学理论应从浪漫主义转为坚持法律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