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3,29(1):80-84
在深入反思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学术局限的基础上 ,新世纪中国美学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深化与自我拓展 :走出哲学美学的观念研究之路 ,以具体深入的实证专题研究完成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回归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资源 ,挖掘对人类审美意识史有普遍意义的因子 ,将中华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人类美学知识谱系 ;走出艺术中心论 ,深入发掘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当代人文价值 ,丰富大众审美生活 ,拓展审美形态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32.
学习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江泽民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对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泽民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理论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动力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3.
同样的汉语称谓语,在<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却受到了不同的处理,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同样的称谓语在两个文本中含义不同,而在于译者(作者)在个体前置意识的作用下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对词语做出了不同的选取.林语堂先生的处理方式,即对一般指称语以解释的方式表达,而对直接称谓语则采取音译的方式,这更利于期待视野转变与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34.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只注重创新却不用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果 ,那么创新成果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 ,还会被不法之徒仿冒 ,给企业带来损失。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235.
数字艺术创作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06,(7):114-118
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创作主体、创作思维和审美诉求三个方面都显现出迥异于原子艺术的创作特点。首先,数字艺术家获得了高度自由的创作个性,自我确立了民主的创作秩序,实现了彻底的精神解放,建树起和谐发展的文化人格,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艺术思维范式———数字思维;数字思维既是一种多向度发散性的思维,也是一种平等性和平民式的思维,还是一种创新求异性的思维,更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放量思维。最大限度地制造感官快感,最大限度地开拓新奇的审美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体验梦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制造“轰动性产品”,是数字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236.
经济法对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要使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确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制定专门的《科技创新法》,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全面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37.
"科教兴国"领导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趋势,为我党提出的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是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的正确途径,"科教兴国"领导思想对当前领导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包括大力发展中国的高科技生产力,坚持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弘扬科学精神,创建科学文化氛围,加强科技法制建设,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相似文献   
238.
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而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是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不仅滞后于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还存在很多与推进自主创新战略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现行科技体制,就我国科技体制的创新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39.
论侦查信息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侦查即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对案件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从同一认定视角入手,则侦查即是一个广义的同一认定的过程。侦查主体的未知性和侦查信息的可知性使得侦查信息媒介的存在成为必然。侦查信息媒介指的是侦查活动中侦查主体与相关人和物进行沟通以求获得信息所凭借的载体。侦查信息媒介分为言辞媒介和技术媒介,二者在本质、运用媒介和效益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侦查信息媒介面临着相应的困境,包括言辞媒介和技术媒介自身的不稳定性和运用过程中滋生的冲突。侦查信息媒介应该从依赖言辞媒介转向以技术媒介为主,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40.
The argument will be made here that the various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al technologies that have proliferated within the 21st century have promoted a powerful sentiment of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what it means to be a social individual within (post)modern society. The article will show how these new communicational technologies have accelerated and amplified a highly commodified and instrumentalised form of rationality within a relational context. By relying on an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 focusing primarily on the critical insights of Bauman, Turkle, Adorno and Horkheimer – this investigation essentially highlights how (contrary to popular perception) these new communicational devices have had an inimical and undermining effect on individuals’ apperception of the Other,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a sociable being. As a result, the focus is on how these new mediums of communication foster the sentiments of objectification, fungibility and the disposability of the Other in the realm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a paradoxical outcome,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suc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re often purported to encourage and foster a sense of interpersonal cohesion and contig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