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9篇 |
工人农民 | 30篇 |
世界政治 | 19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0篇 |
法律 | 90篇 |
中国共产党 | 32篇 |
中国政治 | 99篇 |
政治理论 | 58篇 |
综合类 | 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阐释与文化政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的阐释模式之中 ,“现代性”的模式实际上具有独特的阐释力量 :一方面 ,它能够穿透曾经被既有的现代性阐释置于盲区的“革命文学”以至于后来的“文革文学”;另一方面 ,其对学术视野的开拓亦有着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 2 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基本主题是从“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解放政治”而到“改革时代”的“生活政治”。 9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主要包括 9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与文学领域的制度安排、文学工作者的身份认同与话语政治以及文本策略与文本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
402.
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现代性观念、现代法治以及两者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 ,现代性观念是存在问题的 ,它遮蔽了社会历史变化的相当重要的复杂性、多样性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建设方案出现片面的、直线的、纯粹的理解 ,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建设方案的“他者”要素视而不见。尽管“现代法治”作为观念在当下中国是极具积极意义的 ,而且 ,对法治现代化的总体建设方案大加批评也是徒劳无益的 ,但是 ,在“现代性观念”操纵下的“现代法治”观念 ,依然需要我们对之作出某些“诊断式”的分析说明。“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谋”关系 ,对此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对“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进行诊断式的分析 ,并不是反对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推进 ,在某种意义上 ,这种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和现代法治在中国有益健康的展开。 相似文献
403.
现代性视域中的伦理秩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社会界分基础之上,立足于现代性社会价值立场,研究现代性社会伦理秩序之真实内容。认为,宗法-礼俗是前现代伦理秩序范式,其核心是宗法等级制;公民-权利是现代伦理秩序范式,其核心是权利及其平等。这两种伦理秩序范式的差别与对立,并不简单地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民族间伦理秩序的差别与对立,它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要建立的伦理秩序应是公民-权利范式。 相似文献
404.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纷争的做法和制度 ,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调解否已经过时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的调解传统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 ,然后从现代自由主义和法治理想的角度 ,对传统的调解提出批判。本文进而指出 ,调解在当代的中国以至西方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西方学者对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另类选择”之一提出了多种理论依据 ,其中不少与儒家传统的睿见不谋而合。本文的结论是 ,经过“创造性转化”后的调解理论与实践能对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遗产在现代仍是十分宝贵和有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405.
支配与正当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讨论的主要脉络,从语义分析的视角看,在现代化范式与其批判之间,存在着二种不同的对中国法学研究进路的理解.对现代化范式批判的再反思,对中国法律理论图景的再认识,是推进这一讨论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06.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于中国法学"连根拔起"式的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返回根本",包括返回生活之根本、返回中国之根本、返回知识之根本. 相似文献
407.
以市场经济为制度维度的中国现代监狱制度构建,是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新架构.它必须在一定的内源和外源动力和动力机制下,以继承和移植为途径,以演化为模式.同样,现代性并不排斥中国特色.中国现代监狱制度将是表征和彰显现代文明、法治、公正和权利的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408.
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于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则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为促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融合,需要建立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核心的促进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体系,建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法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09.
对启蒙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理精神。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它关系到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国家,造就什么样的现代性,亦即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制度与行为方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走向,了解西方现代性存在的问题,进而反省中国的启蒙与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410.
反思性法制现代化的规范基础是商谈政治,法律范式是程序法。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应反思西方法制现代化运动轨迹,针对自身社会发展状况,创生一条具有独特个性也切合反思性法制现代化一般要求的合理性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