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企业家和职工三个角度分析了资源型企业在资源枯竭后产业转型所面对的问题,重点剖析了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强调了企业家的重要性,提出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要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2.
定明捷 《行政与法》2006,15(1):24-27
就政策实施而言,交易成本在其中广泛存在,从节约交易成本出发,选择适当的政策执行治理结构是保证政策实施效率的有效举措,依据交易成本理论,可以大致将特定的政策与特定的政策执行治理结构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3.
运动式行政执法已经成为公共治理行政执法的常用方式。运动式执法存在突破政府行政权力边界、有损政府信用、弱化法律权威、加大行政执法成本等缺陷。运动式执法现象的产生既有文化根源,也有社会因素、体制因素和机制因素。运动式执法弊大于利,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应从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和操作层面上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174.
程序正义,也就是正当法律程序,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中有巨大影响。本文参照各派法学家的理论,尤其是贝勒斯的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和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试图挖掘程序正义较为全面的价值,包括程序正义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5.
蔡德林 《行政与法》2006,(12):109-111
环境扰民是法律问题、制度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上的原因和制度上的缺陷,使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兴起,为我国政治、经济等领域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外部性问题、制度成本问题、寻租问题及制度变迁理论,在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在相关行政管理机关的观念上,对于分析和解决环境扰民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6.
关于社会发展代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分析了社会发展代价的客观必然性 ,并从发展代价产生的社会根源的角度将代价分为必然发展代价和人为发展代价两大类。在此基础上 ,提出必须掌握发展代价的辩证统一关系 ,树立正确的发展代价思想 :即应坦率地承认发展价值的存在 ,客观地看待发展代价的作用 ,还应注意把握代价的“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7.
王蕴  马剑平 《桂海论丛》2003,19(1):78-80
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全球各大跨国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企业而言交易成本不再是衡量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以隐性形式存在的机会成本反而更具有说服力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潜在收益向现实收益转化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不安。外部的压力和社会的期望促使跨国公司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使得企业必须进行一些相应制度安排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8.
兰德斯与波斯纳的《侵权法的经济结构》是本集大成之作,但其以管制的投入产出模型去分析具自治本质的侵权法,必然是失败的。在大多数情况,兰德斯与波斯纳将防害投入仅限于物理资源,因此交易成本以及冲突活动间的价值抵换,都被排除在考虑之外。但问题是,前者正是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后者则是正确计算社会损失的保证,因此其模型就空空如也。其结果是:一、将侵害人的效益加入了故意侵权之分析;二、在分析各种赔偿责任制的利弊时,混淆了(事前)无责任制与(事后)个案中侵害人的无庸负责;三、在过失认定时,恰好颠倒了侵害人应适用的高低标准。漠视法律定性(基于制度分工),经济分析将无所附丽。  相似文献   
179.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consensus points to the need for a credible and cost-effective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hrea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but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ppears incapable of inducing significant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e assess the Protocol and alternative policy architecture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ir respective abilities to induce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e find that those approaches that offer cost-effective mitigation are unlikely to induce significant participation and compliance, while those approaches that are likely to enjoy a reasonably high level of implementation by sovereign states are sorely lacking in terms of their anticipated cost effectiveness. The feasible set of policy architectures is thus limited to second-best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180.
How can we measure whether national institutions in general, and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in particular, are dysfunctional? A central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are helping a nation's citizens to live good lives. A full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would require a great deal of philosophical work, but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achieve an incompletely theorized agreement on a kind of nonsectarian welfarism,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five variables: subjective well‐being, longevity, heal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per capita income. In principle, it would be valuabl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new initiatives (including regulations) on all of these variables. In practice, it is not feasible to do so; assessme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resent particular challenges. In their ideal form, Regulatory Impact Statements should be seen as Nonsectarian Welfare Statements, seeking to identify the consequences of regulatory initiatives for various components of welfare. So understood, they provide reasonable measures of regulatory success or failure, and, hence, a plausible test of dysfunction.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improved evaluations, including bo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ex post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