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127篇
各国政治   112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8篇
法律   475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619篇
政治理论   193篇
综合类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和意义、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2.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83.
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许多好的传统至今还存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诊视、保护、开发和利用。这对西部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84.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日益加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加快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流失。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同时实现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5.
区域贸易协定是多边贸易体制最惠国原则的例外。取消区域内贸易的限制与保障措施的非歧视适用存在制度上的冲突。NAFTA为区域内实施保障措施设定了特殊的条件。区域贸易协定成员国可以排除保障措施的相互适用。《保障措施协议》脚注1解决的是谁可以实施保障措施的问题,而不涉及对谁实施的问题。保障措施的调查所涉对象国的范围应与实施范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河北太行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区域化突出、管理不规范、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河北太行山地区应从制度体系构建、区域间整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该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7.
判例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世荣 《法学研究》2006,28(1):125-134
中国传统法中的判例是指经过特殊程序认定,具有普遍拘束力的司法判决。春秋战国以前,中国的法律以判例为主要存在形式。春秋战国以后,形成了以法典为主,判例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法律体系并长期保持。法典化时代的判例立足于法典,发挥了对法典在立法范围扩展、立法技术补充、规则效力强化等方面的功能。在判例创制规則和复现规則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始终坚持复现为主的原則,在维护法律形式內部稳定结构的同时,维护规则供应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8.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8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litical field that has opened up in the wake of the recent civil war in Nepal. We focus on cultural-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agrarian districts, where som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openings, and indeed the most pernicious closures, can be witnessed (as opposed to the national-state restructuring that commands more media and popular attention). Our research asks what spaces open up in the emerging political field at the district scale to entrench or transform dominant cultural codes and sedimented histories of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Preliminary research identifies specific sectors of local governance that have emerged as significant sites of struggle over the shape and meaning of ‘democracy’, namely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lies in specify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post-conflict’ governance at the local scale via three conceptual terrains of inquiry – governance and planning, political subjectiv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 for a democratic restructuring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o accompany the offic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liber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90.
Disasters challenge the equilibrium of regulatory regimes and make policy shifts more likely. Using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ultural biases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urpris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media argumentation in respect of policy shifts. Instead of assuming a demand for greater State intervention after dramatic focusing events, as suggested by other theoretical frames, cultural theory opens a variety of options that range from embracing regulatory respons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iases to the radicalization of current, but failing, instruments. The analysis of media reac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oil spills of Exxon Valdez (United States), Erika (France) and Prestige (Spain) shows that the demand for more hierarchy does not monopolize the overall argumentation. The change demanded often implies a radic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revalent view where the associated institutional setting is failing its suppor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