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54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3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和弘扬。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如何在中国传统孝文化和当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寻找一个契合点,希望籍此获得解决当前家庭道德建设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42.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姚艳 《思想战线》2007,33(3):30-3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中存在争论的法律名称、立法目的、法律方法和司法救济等问题,不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代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应当简化立法目的,创新法律方法,建立符合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特别制度,并在具体法律缺位的情况下,鼓励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44.
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assessment of a model predicting that family and university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s are linked with identity processes and identity states (statuses) that predict psychosocial resources among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 sample of 351 university stud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21 yea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psychosocial maturity based on Erikson's notions of ego virtues, a measure of identity processing styles (diffuse-avoidant,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 styles), identity statuses (diffusion, foreclosure, moratorium, and achievement), measures of family climate (conflict, expression, cohesion), and assessments of 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with faculty, adviso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s, the model, with some adjustments, had a good fit with the data and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family and school climat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psychosocial resources.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how multivariate model testing can be completed to assess some of the complexity suggested by Erik Erikson regarding identity formation. Gerald R Adams is a Professor of Family Relations and Human Develop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in Ontario, Canada. His major interests focus on family relations, ident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Michael Berzonsky is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 New York. His major interests are identity styles, social cognition,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Leo Keating is a data analys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相似文献   
45.
沉默--日本人的非语言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辉 《思想战线》2006,32(1):111-117
沉默是日本人社会交际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情达意,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日本人来说,相对于言语,沉默所传递的信息更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在日本,沉默现象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同时它也反映出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和耻感文化的主题以及“以心传心”的文化直觉。  相似文献   
46.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7.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48.
本文就苗族头饰的形成同传统承袭、文化互动以及环境因素等关系 ,进行了探讨及阐述 ,还就苗族头饰的习俗功能、文化内涵 ,以及头饰在历史上存在的性别转换等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而对苗族头饰之所以丰富多彩 ,尝试性地从理论上做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49.
中国传统法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在探讨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向现代化转折的可能 ,传统法中的一些因子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法文化发达的动力并丰富现代法文化的内容。笔者认为要论述传统法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应该对法的现代化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要区别法的现代化、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不同含义。其次 ,要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传统法的原貌 ,分析传统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笔者的结论是 :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有些学者所“预设”的“规律”那样消亡 ,相反传统法在现实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传统、理解传统 ,才能正确地解释传统、更新传统。因此在法的现代化中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觉、主动 ,而不是回避或被动地改造传统法。  相似文献   
50.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2004,30(1):107-1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