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54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171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3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2.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53.
本文就苗族头饰的形成同传统承袭、文化互动以及环境因素等关系 ,进行了探讨及阐述 ,还就苗族头饰的习俗功能、文化内涵 ,以及头饰在历史上存在的性别转换等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而对苗族头饰之所以丰富多彩 ,尝试性地从理论上做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54.
中国传统法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在探讨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向现代化转折的可能 ,传统法中的一些因子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法文化发达的动力并丰富现代法文化的内容。笔者认为要论述传统法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应该对法的现代化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要区别法的现代化、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不同含义。其次 ,要尽可能客观地阐述传统法的原貌 ,分析传统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笔者的结论是 :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有些学者所“预设”的“规律”那样消亡 ,相反传统法在现实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传统、理解传统 ,才能正确地解释传统、更新传统。因此在法的现代化中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自觉、主动 ,而不是回避或被动地改造传统法。  相似文献   
55.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2004,30(1):107-1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56.
宪政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心主义和"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实用理性主义使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多了几分曲折与坎坷。宪政的先声———自由主义的有效性在进入中国之初就潜伏着问题,这些问题消解了它的真正内涵,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误读。中国只有传统文化与宪政文化有机结合,才能结出幸福之果。  相似文献   
57.
魏红 《思想战线》2001,27(4):54-5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写"城市文化"为代表的"前先锋派"青年作家群,如刘索拉、徐星等,以强烈的叛逆精神,从生存方式的批判角度,挑战权威,消解正统,其作品刻意表现平庸、荒诞、滑稽,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焦虑与迷惘的情绪.其文本叙事广泛采用反讽与黑色幽默的表达技法,在揶揄调侃中达到对传统叙事话语的颠覆和消解.  相似文献   
58.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59.
略论传统中国的乡村控制与村社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传统中国的乡村控制和村社结构进行了简略评述,认为在传统中国,专制国家虽然希望把自己的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之中,但受交通、通讯和行政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事实上不得不利用乡村社会中的权威资源实施支配与控制。地方精英的成份和功能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用“自治权”、“士绅社会”等概念加以概括。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是由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各种组织机构和个人关系构成的,对此必须综合地、辩证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60.
试论网络文学的特质及其对传统文学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学是指在网络上原创或改制的学作品。由于数字化媒介技术与网络化的整合作用,网络学消解着传统学本信息单一、单向传播以及单线型叙述的局限、从而使自身呈现了双向交流、非线型叙述以及多媒体化传播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