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0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作者结合实际研究了交通事故或涉车案件中,如何判断两车是否接触、接触时的相对运动关系等问题,总结了两种较有效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刘星  李静芹 《河北法学》2006,24(6):137-141
由于机动车损害赔偿事故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很难对赔偿主体进行一致的认定.根据危险责任思想和报偿责任理论,将"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项标准作为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一般原则,并对在各种具体情形下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主体的认定一一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过碰撞和怎样碰撞。方法应用痕迹检验方法对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分析比对。结果通过车辆痕迹检验总结出车辆碰撞形态技术鉴定的具体方法。结论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过碰撞和怎样碰撞可以从车体痕迹、人体痕迹、微量物证及轮胎路面痕迹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4.
在以非机动车中发展较快的自行车为例,基于从事故发生接触碰撞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等上面提取和检验得到的微量物质交换及其表面附着物等证据,提出了认定嫌疑车辆的方法,通过大量相关资料、事故现场案卷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将现场痕迹检验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汇总,主要分析、阐述车辆痕迹方面问题,进而重现事故现场。这为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驶状态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05.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一支反团伙盗抢车辆的专门队伍;强化侦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发挥现代科技检索系统作用;建立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获得典型电动两轮车倒地滑动摩擦系数,研究倒地滑行速度、路面干湿、路面材料以及电动两轮车结构等因素对电动两轮车倒地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车牵引法测试了“标准”和“非标”两种类型电动两轮车在四种常见路面上的0~50km/h速度区间内的倒地滑动摩擦系数.结果 电动两轮车在实验混凝土路面倒地滑动摩擦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07.
王福强  李丹 《港澳研究》2020,(1):79-87,M0005
要素自由流通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口岸通关车流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的状态和水平。综合分析当前粤港、粤澳车辆往来现状及特点,大湾区车辆跨境往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通行配额审批条件严格,程序繁琐;通行关口负载严重,港澳交通承载力薄弱;配额资源配置不合理,供求关系不平衡。为便捷大湾区车辆往来,应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大湾区车辆往来管理新模式,创新粤港澳三地车辆往来便利化政策,最终建立单边放开、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08.
一般案例是否具有拘束力、应否被赋予拘束力有待于社会的充分检验。成文法体系下的司法应以法律规范的适用为首选择,而不是案例。对一般案例的适用与否,裁判者应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充分比较、分析,作出取舍,而不能是简单的对个案的遵从。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因车辆制动而使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运用痕迹学、力学原理,分析引起变化的机理、原因,探讨了痕迹的形状、高度等变化与车速、事故过程的关系,推导出运用轮胎制动印长度计算车速的公式,以帮助事故现场勘查人员运用这种变化了的痕迹来正确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以正确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110.
Vasovagal syncope (VV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omplete or partial loss of consciousness, thus it might cause harm to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or innocent bystanders while driving a car. In our case report we introduce the case of a 60-year-old man who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after a serious motor vehicle accident due to loss of consciousness. We demonstrate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complete cardiologic and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Our case report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for incapacitating symptoms due to VVS, and the use of head-up tilt-table tests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is and to guide therapy with beta-blocking agents. As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during driving may cause potentially fatal accident, it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decision making for issue of driving licenses to patients with V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