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裁判公开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西明 《河北法学》2003,21(5):54-63
裁判公开与审理公开是审判公开制度的两大基本内容,但我国却疏于对裁判公开进行必要的研 究与规制。其实,裁判公开具有丰富的价值功能,各国立法对裁判公开的层面选择并不完全相 同。我国程序立法应当重视裁判公开的多层面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立法 选择。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法院体系具有双重性;美国法院判决书的格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查阅美国法院判决书应掌握一些方法;我国法院判决书应该借鉴美国法院判决书的说理透彻、语言优美、结构谨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法学论坛》2022,37(1):29-40
同案同判旨在通过指导案例和类案检索制度促进法律统一适用,从而树立司法公信力。同案同判表示着司法技术化趋势,而司法技术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愈加推崇的形式理性及其所引领的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案同判一方面保证了法律的确定性与司法的形式正义,另一方面却因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技术化操作牺牲了部分个案的实质正义。既然同案同判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树立司法公正价值,那么就必须兼顾社会公正观。当代社会的主流公正观是在法治前提下追求情理法兼容。这是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符合中华文明的和谐平衡观,是传统司法的首要原则。司法技术化与传统情理法的冲突,深层次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近代以来,中国对技术过度迷信,导致司法公正与民众公正观的间隙扩大。这需以情理法兼容的传统予以调和,使司法不仅仅是科学的法律知识与程序之学,更是兼顾伦理观的司法技艺。司法技术只能作为解决当前司法适用不统一的过渡与辅助手段,长远来看,需通过拓展法官的综合知识与培育伦理素质以正确适用、阐释法律。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296 college students and jury eligible adults completed attitudinal measures and read a case summary of a murder trial involving the insanity defense. The case summary included opening and closing arguments, testimony from expert witnesses, and judge's instructions. Although broader legal attitudes (the PJAQ) predicted verdicts, the Insanity Defense Attitudes-Revised scale provided incremental predictive validity. Attitudes related to the insanity defense also predicted adherence to judge's instructions, whereas more general legal biases predicted a juror's willingness to change their verdict after being provided with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fendant's disposition following the verdict. Importantly, misconceptions concerning the insanity defense impacted verdicts and many jurors made decisions that failed to adhere to the judge's instructions, though the nullification tendency does appear to vary as a function of pretrial juror attitudes.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ng jurors in insanity defense case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买卖《判决书》",从表面上看,是将《判决书》转让给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但本质上是就判决确认的权利而进行的转移。在获得判决确认权利的同时,受让人也随之享有强制执行请求权,成为适格的执行当事人。对于受让人的执行申请,人民法院一般应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进行审查、处理。受让人对法院处理决定不服的,立法应明确赋予一定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实现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权利平衡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 ,在适用这项制度过程中 ,不能任意地 ,无原则地扩大或缩小合理使用的范围 ,过于强调或是轻易忽略任何一方利益 ,否则都将导致利益失衡 ,最终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判决书中的法律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政法论丛》2005,(5):14-18
在对法律公正的憧憬中,法律是值得信仰的,但在当下判决书中经常看到的多是武断与掩饰,八股式文体的判决书缺乏充分的论证,让人看不出判决或改判的理由。在走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一份有着严密论证、详尽说理的判决书,一份旁征博引、法理透彻的判决书。判决需要论证,据以形成判决的“法律”更需要论证,不经过论证的“法律”缺乏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裁判文书中对论证理论的运用,为裁判结论的达致提供技术性支持,为裁判结论形成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判断提供规范性的规则与方法,在整个国家制度建构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审判公开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审判实践中,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我国目前的审判活动带有明显的神秘化倾向。其具体表现是:自由旁听制度面临困境,公民和新闻媒体的自由旁听权利受到多重限制;认证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法官的心证不够公开;判决理由普遍缺失,判决在实质上依然是不公开的;审判行政化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魏胜强 《法学论坛》2007,22(3):12-17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和谐的社会,司法裁判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裁判的和谐主要体现为,司法裁判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和进步性.实现司法裁判的和谐,需要通过融贯性的法律论证进行推动.融贯性论证在程序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平等方式开展法官与诉讼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之间的论辩和对话,在实体方面的要求是充分吸收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念.这样作出的司法裁判才具有可接受性,才能实现司法裁判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医疗纠纷案件 ,判决执业医师钱某对溺水少年杨某之死不承担法律责任 ,某报社新闻报道却“判决”钱某致死杨某 ,一桩源于医疗纠纷的名誉侵权案件 ,钱某为何败诉 ?本文试图从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及判决书写作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