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8篇
  免费   167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66篇
世界政治   1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5篇
法律   295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863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25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前我国残疾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犯罪组织形式趋向组织化、职业化,残疾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需要予以重视的社会问题。残疾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的扶助之下,各部门齐抓共管,打击和遏制这一类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92.
虚假共犯的可归责性讨论了行为人假装具有犯罪意图,客观上实施了帮助或者鼓励实行犯的行为,是否能被归责的问题。虚假共犯是否具备共犯的犯罪心态是该问题的核心。美国判例倾向于共犯心态的着力点在对犯罪结果的共同认识。在实用主义指导下,虚假共犯"不可告人的动机"与犯罪心态的界限会受到模糊,从而平衡现实利益,达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犯罪形态的变化,很多传统型犯罪纷纷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平台实施新型犯罪,"裸聊"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在短短几年内,"裸聊"扩散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公安机关只有创新侦查手段,才能有力打击此类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和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994.
在收受型受贿罪中设置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应归属于主观方面,属于犯罪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该要件应从"他人"、"谋取"、"利益"等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995.
破坏监管秩序,是罪犯在监狱及其他监管场所服刑期间时有发生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我国《刑法》第315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被依法关押在监管场所服刑的罪犯,殴打监管人员,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的监管秩序,殴打、体罚或指使其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情节严重的行为。破坏监管秩序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996.
为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有必要着力研究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利用科学的手段确立计算机犯罪的形式,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侦查与取证。  相似文献   
997.
对商标犯罪对象的甄选 ,反映了立法者的认识能力、立法时的犯罪态势以及立法者对社会利益的综合衡量。目前我国刑法中商标犯罪的犯罪对象均为注册商标 ,对未注册商标不予保护。在注册服务商标的保护方面 ,我国刑法仍然存在漏洞。借鉴WTO规则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商标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一步扩大商标犯罪之“商标”范围。但同时应注意刑事司法应当恪守罪刑法定原则 ,不能超越刑事立法任意扩大犯罪圈。  相似文献   
998.
刑法的溯及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权保障 ,是相对罪刑法定精神的体现。肯定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的基础上 ,引入外国立法例阐释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溯及力的立法。  相似文献   
999.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00.
反家庭暴力对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家庭暴力的防治 ,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工程” ,加强反家庭暴力的法治观念教育 ,提高国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维护正确的家庭观念 ,并将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有立法、社会救助与普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