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16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58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82篇
政治理论   187篇
综合类   11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91.
新时期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困境,理论研究滞后,工作徘徊不前,严重影响了成人高校的发展。因此,成人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2.
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工作中,各级、各类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重任。如何根据退伍士兵的自身特点,做好退伍士兵的培养管理工作,并对比与普通生源学生的不同点提出针对退伍士兵进行公安院校日常管理和培养的方式、方法,将是公安院校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3.
面对大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突出导向性。要实现导向性的目标,就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核心。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统一思想,要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越是呈现出价值多样化,就越应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4.
网络沉溺现象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包括角色同一性认知缺失、亲密感建立不完善、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个人辩证分析失衡和人生价值观不成熟等众多因素。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沉溺现象的发生不是单一大学阶段教育的问题,而是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长期存在不可调和矛盾的集中爆发,因此,要减少或避免大学生沉溺网络,从未进大学抓起。  相似文献   
195.
王伟 《青年论坛》2010,(6):59-61
大学生感受着来自四个方面的不协调压力:价值观冲突、理想与愿望的差距、相对剥夺感、应对危机技能缺乏。无法缓解的不协调压力会使大学生患精神疾病或使原有的精神疾病加重甚至自杀。缓解不协调压力的有效方法包括社会支持与积极的自我应对。自杀的不协调压力理论是一个较全面解释自杀现象的新理论,对认识与防范大学生自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6.
获得成功是每个青年人所期望的,更是大学生所期望的,不少大学生也尝试从“成功学”中获得成功。虽然部分大学生对“成功学”有认识上的误区,但是“成功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矛盾,“成功学”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成才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与创业、素质拓展计划中应用“成功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7.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8.
何颖 《青年论坛》2008,(5):158-159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情报文献资源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是知识、情报、信息的传播中心,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9.
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开发心理资本,对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消除忧虑心理、增强人生动力和正确看待挫折都具有积极作用,贫困大学生可通过提高自信、增强希望感、开发乐观、增强坚韧性等方法提升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200.
大学生自我预期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现,90年代后表现得更加突出。当前,就业压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以及家庭与社会过分强调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是导致大学生自我预期变化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社会原因。高校是引导大学生顺应自我预期变化的中坚力量,因此。应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方面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变化,引导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利用现有平台,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