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35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2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公众对信息自由和知情的诉求,行政机关的职能保密和习惯保密,这二者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失序性社会纠纷中舆论冲突的主要矛盾。这类舆论矛盾的解决溢出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程序性和技术化范畴。信息自由权是基本人权,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作为一种国际趋势,最大限度公开是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开与保密界限确定的复杂性,立法者应当尽可能将公开的范围明确化,避免严肃的法律变成可以让政府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并选择“重点公开”内容的指导性意见。我国应当从信息公开的原则、信息主体范围、信息公开手段、知情权救济机制等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222.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劳动合同法》的颁行为标志,我国劳动合同立法攀上巅峰。然而,现有立法不能实现其预期,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契约自由规制不适度,突出表现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等制度中。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外在与内在两个视角加以努力,以体系化的方法设计劳动合同制度,补足劳动合同制度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223.
关于生育权基本问题的争议很大,学界对生育权的性质、权属主体和权能更是众说纷纭。生育权应是自然人主体享有的生育的人身自由权,是自然人人格要素之一,属人格权范畴。自然人享有平等的生育权,但男女生育权并非同等,它们在权能和内容上存在差异。男女生育权共同的权能有生育选择权、生育信息知情权等,无“生育隐私权”权能,且生育选择权受到限制,是相对的选择权。女性生育权较男性生育权具有更多的可选择内容和更大的知情权范围。此外,女性生育权还独有生育健康权权能。生育权的法律保护有待完善,最高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十条需加修改。  相似文献   
224.
Recently two new departments, the School of Broadcast Journalism and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were created at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while leaving the two traditional departments that engendered them intact. The result has been a contestation over academic freedom, standards, and the very definition of both disciplines at Russia’s premier university. The new departments are both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nited Russia, the dominant political party in Russian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al movement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priorities and policies of Prime Minister and former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elf-definition of each of the four departments by means of open-end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faculty and content-analytic examination of curricular materials, including syllabi and assigned readings. We conclude that the newer departments are somewhat more attuned to certain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both disciplines, but demonstrate little adherence to key ethical and pedagogical norms, leaving them more susceptible to political influence.  相似文献   
225.
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延友 《法学研究》2012,(3):146-163
刑事强制措施可以分为以抓捕、截停、带到为目的的措施和以保证被告人出席审判为目的的措施两大类。为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西方国家从适当根据、令状主义、迅速带见法官等方面对羁押之前的抓捕、截停进行了规制;从羁押适用的法定理由、决定主体、上诉救济以及迅速审判等多个角度对审判前的羁押进行了规制。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也涵括了以拘留为中心、以留置盘问、公民扭送为补充的抓捕、截停、带到措施,以及以逮捕为术语标志的审前羁押措施和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为形式的审前释放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设置了与西方大体相当而又略有差别的规制机制。尽管我国现行刑事强制措施体系较为完备,但仍需从拘留的临时化、逮捕羁押的司法化以及监视居住的自由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26.
戴薇薇 《法学杂志》2012,33(8):136-139
家庭自古以来是最大的秘密区,保守家庭秘密反映到法律上是对共同隐私的保护。通过剖析隐私权中的共同隐私的概念及其法律关系,结合法的目的价值及其冲突解决原则,得出共同隐私保护应从法律限制、公共利益限制和特殊群体限制三个方面来平衡共同隐私保护中的系列冲突。  相似文献   
227.
对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进行国内立法是我国参与联合国警察维和行动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有关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国内法依据极为不健全,既没有在相关法律中进行明确规,也没有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专门法律法规,现有的零星规定也存在诸多缺陷。笔者认为,为完善有关维和法律法规,必须对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展开专门立法。在立法模式上,由于我国军事维和已经进行了专门立法,因而可以借鉴军事维和立法模式,对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作统一立法,或者在人民警察法中单列参与民事警察维和章节。总之,通过对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专门立法,不断促进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走上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提高我国参与联合国民事警察维和行动的效率和影响。  相似文献   
228.
权利外观保护理论产生于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转向过程中。现代民法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对待,其构成中的共性因素包括事实上之外观、善意、实施交易法律行为,而"本人与因"只宜作为具体规则设计时可酌情考量的个性因素。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在总则部分规定权利外观保护的一般条款,建议表述为:"第三人合理信赖权利外观而与非真实权利人为法律行为时,其依据该法律行为所取得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条款适用中应遵循穷尽原则,并关注其配套机制的构建和运用。  相似文献   
229.
表达自由是各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是国际人权运动重点争取和保护的基本人权。表达自由有利于促使公民自身内在与外在的和谐,有利于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公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的运行。表达自由也有利于宪政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使政府忠实地履行职责,有利于宪政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在当今社会,如何保护表达自由得以真正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法治国家实现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30.
以苹果公司商业秘密案为例,通过对该案中双方的主要诉争所在、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和加州第六上诉法院缘何做出不同判决及各自判决书背后的论证理由等方面的分析,展示美国言论自由保护传统方面的有关特点,并为我国博客环境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