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4篇 |
世界政治 | 2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2篇 |
法律 | 3篇 |
中国共产党 | 14篇 |
中国政治 | 24篇 |
政治理论 | 12篇 |
综合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推动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迁和世界秩序的变革,世界历史经历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而与此相对应的世界秩序也从“割据时代”进入“依存时代”。“依存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国家主权的削弱和世界秩序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但国家在多元主体中仍然居于核心地位。“依存时代”的世界秩序同时具有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想,既是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对推动国际关系演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前,局部冲突、集团政治尚未终结,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增多,新型国际关系构想的提出响应时代呼唤,顺应时代潮流,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最终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疫情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新兴经济体及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恰逢此时,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在中国举行。金砖国家成员国携起手来就全球发展问题开展合作,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对此进行了考察。金砖国家的合作实践是建立在一种横向关系基础之上,反对西方国家居高临下的施舍,维护伙伴国的平等、尊严和自主权。以需求为导向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金砖国家虽然经受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但仍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证明,一种具有替代性的新世界秩序正在兴起,可与西方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相媲美。然而,金砖国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成功取代现有的世界秩序:一是金砖国家成员的外交政策目标和偏好不同,二是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三是缺乏集体的世界秩序愿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公共性价值观念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同体思想相关的哲学理论也都无法回避公共性问题.虽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非显性话语,但从个体性到主体性到公共性再到世界性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演化的总体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有着类似的价值诉求.伴随新冠状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正在倡导建设新的世界秩序,突出人类发展实践的公共属性,推动全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演进中形成世界性的制度文明,从而通过价值共识来消解个体性的矛盾冲突,构建一种协商、共治、共享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5.
刘宏松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7(3):40-43,57
“9.11”事件后,库珀提出了新帝国主义论,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分为后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和前现代国家三类。库珀的新帝国主义论暗含三个错误的前提假设,即:前现代国家是一撮无可救药的“失败国家”;前现代国家是恐怖主义泛滥的直接责任者;新自由主义式的全球治理是解救前现代国家的灵丹妙药。对于库珀所谓的后现代国家来说,要从治本的意义上根除这些影响世界秩序的不稳定因素,只有祛除其所奉行的经济帝国主义,改革现有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而不是诉诸于新帝国主义,维护和加强现有秩序。 相似文献
6.
纵观20世纪的历史.前半个世纪弥漫着浓浓的战争硝烟,世界各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半个世纪里.各国在满目疮痍的故土上.重新恢复以往的政治经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大国的胜败.虽表现在武装斗争的结果上.但更取决于战时各国利用经济资源的高低.从深层次上看.各大国在实际冲突发生前几十年间.同其他国家经济状况相比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成败。本文以20世纪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为背景.着重论述英国从战前到战后由盛转衰.以及美国、日本在战后迅速复兴的演变历程.吸取其经验教训.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国庆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4,(2):149-158
围绕世界秩序之争,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各自加大了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关注力度。在世界秩序的视角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非洲围绕反新殖民主义、人道危机与安全秩序、主权独立等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博弈。博弈既提升了非洲在世界秩序变革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俄罗斯外交战略向“全球大多数”转移的信心,也给非洲带来了新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欧洲国际体系演进到全球性国际体系的特点和时间分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期的欧洲国际体系建立并不完全以跨国的经济分工为必需的条件 ,而主要以中世纪就开始的欧洲内部的国与国的政治互动关系为必需的内在条件 (地区霸权、商业和王朝及宗教战争 ) ,以争夺海外殖民地为外在动力。而全球性的国际体系的形成就是以这种殖民化的结果所带来的世界经济分工为其必需的外部条件的 ,其核心形态是国与国的政治与安全互动。文章还对国际体系的特点和时间作了分段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以防止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准备发动对伊战争的目的是铲除萨达姆政权.铲除萨达姆政权在于重新确立中东的地缘政治版图,逐步消除中东各种反美的激进世俗或宗教势力,巩固美国的中东秩序.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挫败石油武器,防止弱势国家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恐怖反抗",在世界范围内清除伊斯兰复兴运动对美国的挑战,保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中德安全对话研讨会的题目重点是“中国、欧洲与世界新秩序”。我们既要讨论总体的世界秩序,也会就国际关系领域中两国均认为重要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我想开门见山谈一个基本观点:尽管国际政治中的许多因素持续变化,旧的挑战依然存在,新的挑战又不断出现,但世界秩序有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