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社区韧性的强弱对于稳定社区居民情绪、维持社区生产生活、加强风险应对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社区韧性理论,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来自湖北、四川以及重庆等地的46个社区47份深入访谈一手数据以及新闻稿件、人物采访影像、电视纪录片等媒体资料的112份二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社区韧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来自于社区系统主体层面的管理创新能力、组织再造水平、信息治理能力、“变革”领导力、自治能力、政策执行力、志愿参与水平以及居民自主适应能力等;第二类是社区系统内部环境层面的共识渗透率,包括防控规范、协作氛围以及共同体文化等;第三类是社区外部环境层面的人力、资金、物资以及知识输入等。  相似文献   
2.
忽略韧性诉求成为过往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性缺失。在全球性复合型风险日益迫近的时代背景下,韧性建设和韧性治理才是城市和社区的核心面向和根本诉求,而“智慧”则是其中最基础构件和最本质内涵;未来社区,无疑就是韧性—智慧社区。韧性—智慧社区在时间维度上“平战结合”,在空间维度上“软硬交互”,具有自我感知、预防和独立应对的特质,是韧性和智慧的深度融合,可谓社区治理现代化新标杆。实践中可以从四方面发力:人机融通,推进智慧化善治;网格化网络化统筹,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平战”转换,强化全周期管理思维;城市—社区协同,形成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3.
郑琛  李颖  邱锐  唐玮 《前线》2023,10(10):44-46
北京市在实施智慧应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减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努力提升城市自适应能力.\"十四五\"期间,需要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过程中,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监测预警感知、应急指挥调度、社会有序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推动首都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汪毅 《群众》2020,(9):19-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引起了公众对\"韧性城市\"的关注,以\"韧性城市\"为着眼点静观当前我国城市群的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城市群已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形态,城市群之间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6.
韧性治理是风险时代寻找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治理理论。将韧性治理引入社区治安治理,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逻辑,契合社区警务的内在发展要求,符合新时代多元主体合作的基层协同治理模式。社区治安韧性治理目的是促进韧性能力提升,这些韧性能力包括社区治安的预防力、自治力及学习力。从主体韧性、技术韧性和社会韧性3个层面入手,构建社区治安共同体,夯实组织基础;运用治理技术,提供科技支撑;培育社区社会资本,营造社会环境,促进社区治安韧性能力提升,实现社区治安韧性治理。  相似文献   
7.
唐敏 《瞭望》2020,(5):34-36
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与“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承受风险能力差,帮扶也存在着“黄金抢救时间”,政策出台宜早不宜迟,疫情某种程度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考验和历练;对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一些产业来说,也是一次转换赛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制度安排,干部下挂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逐步形成的历史治理实践息息相关,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治理方式。本文以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下挂S省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发现干部下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形成了“全局统一性与地方灵活性的衔接机制,组织间资源优化配置的协调机制,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学习机制,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优化的推动机制,以及组织干部队伍锻炼培养机制”的五个重要机制。干部下挂形成的五大机制,赋予了中国特色党政结构“适应性、衔接性、互补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组织特质,生产出了跨系统和跨层次的党政结构组织韧性,成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潘莹莹  杨雪冬 《探索与争鸣》2022,(11):79-90+178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韧性。治理的韧性是制度设计力、能动者执行力以及治理对象调适力之间相互增强的结果。基于“压力型体制”分析框架,通过选取武汉、沈阳和石家庄三座大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案例,利用各类资料还原三座城市疫情暴发和防控的展开过程,可以探讨在同样的压力下不同地方的治理调整过程,进而得出治理韧性的生成机理。疫情有效防控中的治理韧性通过三种机制生成,这三种机制可以概括为“零减压阀”“政府间目标重合”和“制度-能动者”之间的相互赋能。充分发挥后两种机制的作用,尤其是能动者的作用,对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