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2.
天堂     
  相似文献   
3.
乔叶 《公民与法治》2014,(20):49-49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绿草如茵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深秋的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的信息里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相似文献   
4.
婚姻的尊严     
一对看起来很和睦的夫妻突然离婚了。不知情的人们纷纷打探缘由,却都不得而知。“为什么?”每每有人如此问他们。“不为什么。”他们每每如此回答。“讲吧,讲出来你也好受些呀。”有人劝女人。“是吗?是你们好受还是我好受?”女人笑笑,依然不发一言。于是有人骂女人...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收拾书桌时看到那块创可贴的。找拿着那块创可贴报是纳闷了一阵儿。我想不起我什么时候以何种途径弄来了这块创可贴,也想不出要拿它来做什么用,且为什么又取而弃之,把它塞到了两本书的夹缝中。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不可能什么都想明白─—事实上我也真的想不明白,但找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种习惯好听点儿讲是思索或思考。不好听点儿就是瞎琢磨乱寻思发神经——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我就这么面对着这块创可贴凝神了许久,终于把它装在了我的衣袋里。然后我有条不紊地背上坤包,心安…  相似文献   
6.
乔叶 《廉政瞭望》2012,(4):70-70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但许多给人力量的故事都来自女人。 1942年,上海。伪警署侦缉队搜捕犹太人,事先得到情报的侦缉队长在一户居民家布置好包围圈。他一脚踹开门,率先冲进去,看到一对犹太夫妻正和女主人围桌吃饭。面对阴森森的枪口,女主人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脸上没有一丝慌乱。她用手指着侦缉队队长,面色严峻地说:你出去.就说这里没人!队长突然被镇住,举着枪不知所措。女人再次喝道:你出去,就说这里没人!  相似文献   
7.
乔叶 《法制博览》2008,(4):22-23
“爱情与金钱亲吻?那多脏啊。”肯定会有人这么想。这个时代,爱情与金钱永远是人们最想要的焦点事物,它们也常常因此相克相生:困惑的是有钱没爱,痛苦的是有爱没钱,伤感的是钱让爱变,喜悦的是爱让钱变。而喜悦的,大约是最少的。物欲横流啊,人们都这么说:都已经物欲横流了,我还在这里宣称让本该纯洁的爱情与成分复杂的金钱亲吻,能有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8.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  相似文献   
9.
情感     
情感乔叶这是一个危险的题目,但是我不愿意去逃避。总是觉得有很多情感是不可以命名的。她不是爱情,不是友情,不是亲情,不是温情,不是忘情,不是深情,不是同情,不是恩情,不是一见钟情,亦不是那些所谓的人之常情,但是她就那么在我的生活中存在着,让我无法忽略,...  相似文献   
10.
乔叶 《党政论坛》2012,(4):14-14
一位名叫普洛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对美国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内容为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几年中.他共收到3756封回信,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回答说,知道了一支铅笔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