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升  刘娟 《河北法学》2002,20(5):50-54
分析合理预见规则的理论构成是正确理解和操作该规则的前提。由于各国合同法对该规则内容表述不一,造成适用上的诸多区别。我国《合同法》上的相关规定借鉴了两大法系和国际公约的规定,通过比较法方法进一步论证该规则的构成,有助于在司法上准确地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2.
先买权制度在民法典上的定位,由其自身的价值决定。本文分析了先买权在适用对象和行使条件上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对先买权制度的价值提出疑问。目前我国民法上先买权适用范围失于宽泛且欠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未来的民法典对该制度的取舍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3.
代量商的商誉损失补偿请求权是为弥补委托合同的缺陷,基于公平合理原则为代理商提供的一项救济制度.当代理商的活动为委托人带来了经济利益,却因代理契约的终止而不能获得报酬时,代理商有权获得补偿.但该项权利的行使须符合相应的条件并受最高补偿额和期限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刘云升 《河北法学》2001,19(1):21-25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向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唯一性理论提出了挑战。它否定传统的两权分离原则,对占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法人单位,一概认可其享有法人所有权,缩小了国家所有权客体的范围。《建议稿》对我国传统的国家所有权理论的改造,过于生硬地照搬了大陆法系的物权法理论,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物权法是一国财产法律制度的核心,即将交付九届人大会议讨论的物权法草案,绝不可偏离巩固、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基础这一基本方向,而单纯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落实“三个代表”首要的是在全党同志的头脑中形成坚定的意识———“代表意识”。从“代表意识”的内容看,“代表意识”是执政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代表意识就是增强法律意识,这是执政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刘云升 《河北法学》2007,25(4):106-114
通则是基本法的功能性称谓,重在以一般性规则统领整个部门法,并不存在特定的结构模式.它仍然属于部门法律的编纂形式,而不是单行法规.民法通则为商事通则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商法的特点决定了商事通则不能照搬民法通则的结构.现代商法的价值诉求决定了商事通则必须以商行为一般规则为主要内容,而只有将商行为界定为营业行为,围绕营业规则安排商事通则的结构,方能解决商法适用上的难题,克服大陆法系商法典存在的缺陷,并在民商合一的框架下,实现商法内部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云升 《青年论坛》2001,1(2):36-37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承受更严峻的考验.共产党人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有充分的准备.本文以"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指出新时期执政党的法治意识不能仅停留在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上,它包含着更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刍议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云升 《河北法学》2004,22(10):87-91
人民监督员的任务是监督监督者的司法活动,工作的性质是“民督宫”,由此决定了人民监督员应具备较高道德、业务素质,并能够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他们应当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皆不宜兼任人民监督员职务。现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对人民监督员的选聘条件规定过于粗糙,选聘程序在实际操作中缺乏透明度,监督员的责任也未明确,难以保障监督的实效,故该制度应在许多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刘云升 《理论月刊》2003,20(7):17-18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社会,它是在法治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高层次的法治目标;它与法治国家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它是一种更理想的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歪曲、篡改与戏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严重损害传承人精神利益的行为,其危害性远大于未经授权的无偿复制、散发、表演等行为.此类行为不仅破坏文化价值体系、影响民族团结,而且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性、活态性和人格优位等特点.决定了它比现代著作权作品更易受侵害.而其客体的广泛性、复杂性,又决定了歪曲、篡改等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未来的立法应当着重在行为认定标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